第0070章 緊鑼密鼓忙“打新”(1 / 2)

重生資本狂人 傑奏 3709 字 3個月前

創業多艱辛,形容的就是高弦當下的狀態,緊張地穿梭於遠東交易所、南豐、BTV、自己的高益公司……等等地方的他,簡直要累成狗了。

好在,之前在車行定的豐田皇冠,終於能提出來上路了,這可是一個相當有效的代步工具。

要知道,香江現階段的汽車數量,還遠遠沒有達到交通擁堵得嚴加限製的地步,路況堪稱上佳。

與此同時,第一次全球石油危機還沒有到來,高弦實實在在地,既可以買得起車,也能夠用得起車。

知道高弦分期付款買了車之後,李福照更加不客氣地使喚高弦道:“南豐掛牌上市的籌備工作,基本到位了。你再去一趟,把剩下的文件,帶回到咱們遠東會來備案。”

彆看被當成了壯丁,高弦還真樂不得這個時候,多往南豐跑幾趟。

原因很簡單,等新年過完,南豐的股票就開始認購了,現在正是為“打新”而活動的節骨眼。..

香江股市現在正處於走向大眾的起始階段,包括IPO在內的各個環節,都難免顯得粗糙。

就拿新股認購來講,具體的做法是,不管最終能否“打新”成功,得到新股票,認購者都必須首先以支票的形式,把認購股票的現金,交給經紀人。

這樣的機製存在什麼問題呢?可以舉一個具體的實例。

一九六一年的四月和五月,九龍巴士和怡和洋行兩大公司先後集中掛牌上市,結果,給整個香江銀行係統,吸引來了將近九億元的支票清算量。

在沒有計算機輔助,純靠手工操作的時代,由此給香江金融體係帶來的衝擊,可想而知。

但是,香江銀行業苦點累點,並不是這件事的結局。

大量的支票清算,客觀上給家族式經營、把存款大量投入房地產的華資銀行,造成了流動資金緊張的壓力。

而接下來的局勢發展就是,廖創興銀行遭到擠提,一九六零年代香江銀行業危機拉開了血色的序幕。

對於高弦而言,諸如此類的製度不健全,就是難得的發展機遇。

有一位成功人士說得好,什麼清華北大,都不如膽子大,形容的就是當下這個群雄崛起的草莽時代。

以高弦當下的經濟實力來講,高益公司比皮包公司強不了多少,算上他自己,總共就兩個人,實在沒必要累死累活地幫彆人做嫁衣,自己“打新”才是王道。

隻不過,這個世界從來就不缺聰明人,想“打新”的人多著呢。

像南豐這樣出色的實業公司,雖然未必比得上,手握巴士專營權的九龍巴士,以及英資第一大公司怡和洋行,那樣炙手可熱、受人追捧,但同樣會沒有任何疑問地,出現新股超額認購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