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5章 賣麵子,談院線(1 / 2)

重生資本狂人 傑奏 4810 字 2個月前

鄒聞懷所說的,邵氏和嘉禾之間的官司,是因王羽而起。

追隨鄒聞懷離開邵氏的兄弟,雖然沒有當初熱熱鬨鬨大罵牝雞司晨時的人多勢眾,但也足夠眾誌成城了。

何冠昌、梁風、蔡篤生三人,和鄒聞懷一起創辦了嘉禾,搭起了公司的班子;資深導演羅維、功夫巨星王羽等人,也加入了進來。

在李曉龍之前,王羽是華語片最頂級的武打明星。

他所主演的《獨臂刀》,票房過百萬,並衍生出了票房同樣過百萬的續集——《獨臂刀王》,儼然成了一個“獨臂刀”的IP。

嘉禾這幫人“再接再厲”,借“獨臂刀”之名,讓王羽搞了一部《獨臂刀大戰盲俠》。

這下邵誼夫可不乾了!

這些年,從邵氏出走的人多著呢,前有李翰祥、胡金銓等,現在又有鄒聞懷、王羽等。

邵誼夫都不在乎,因為他自己就是電影領域從業多年的泰鬥,足以保證邵氏電影王國的架構不垮,也就是應了那句“地球離開誰都照樣轉”。

但嘉禾拍攝《獨臂刀大戰盲俠》則不一樣,屬於明目張膽地打擦邊球,電影一旦公映,就是毫不客氣地搶“獨臂刀”這個IP的錢了。

鄒聞懷早有準備,請了香江法律界公認的泰鬥——餘叔韶大律師,來保駕護航;動了真氣的邵誼夫,則從英國請來大律師,擔任代理,一副要把鄒聞懷置於死地的架勢。

毫不誇張地形容,鄒聞懷和邵誼夫的相愛相殺故事,翻到了新的篇章,刺激得媒體,瞪大了眼睛,生恐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剛才高弦試探鄒聞懷,是否有意和邵氏競爭,招攬李曉龍;鄒聞懷找借口,做為難狀,未嘗不是在當前的敏感時間段,對邵誼夫心生怯意。

高弦沒有點破鄒聞懷此時的外強中乾,很溫和地提議道:“如果鄒老板放心高某的話,我願意在資金上,支持嘉禾,達成與李曉龍的合作。”

鄒聞懷愣了一下後,笑道:“高先生是中環金融區最耀眼的明星,無論是信用,還是財力,我都沒有什麼不放心的。”

“再說了,我做電影的方式,和邵氏的大片場製度完全不同,推崇非常開放的製片人製度,如果有資金願意進來,樂見其成利益均沾。”

“這一點,也是我和邵氏的矛盾焦點,相信媒體早就介紹得大白天下了,我肯定不會朝令夕改。”

見鄒聞懷沒有反對,高弦滿意地微微頷首。

當然了,鄒聞懷的話,高弦隻會選擇相信一半。

在高弦看來,鄒聞懷出走邵氏,根本原因就是公司正治鬥爭落敗。隻不過,鄒聞懷本人一直拿理念不合當遮羞布,而媒體也熱衷於這個純潔高尚的理由。

所謂理念不合,就是在電影經營上,鄒聞懷想推行製片人製度,而邵誼夫則繼續堅持那套借鑒於好萊塢黃金時代的模式,幫助自己締造電影王國的大片場製度。

按照高弦的理解,邵氏的大片場製度,核心就是憑借強大的資源,建立和維持一套嚴格的規則,老板是至高無上的帝王,其他人都是打工仔,無權分享影片成功的紅利,隻能領固定的薪水。

還拿現階段香江的頂級功夫明星王羽做例子,他初入邵氏時,月薪僅二百港元;後來漲到八百港元,另加每拍一部電影一千二百港元的片酬。

如此算下來,王羽每個月的平均收入,在六千港元左右。

另一方麵,王羽為邵氏創下了巨額的票房收入,光是《獨臂刀》和《獨臂刀王》,每部票房就過百萬港元。

麵對如此巨大的反差,就算沒什麼野心的人,也會心態失衡。何況,王羽還是一個不安分的主兒。

針對這個弊端,鄒聞懷還在邵氏的時候,便向邵誼夫建議,仿效好萊塢現在流行的分紅製度,讓大牌導演和演員享受分紅,進而穩住人心。

邵誼夫在生意上本來就出名地精打細算,再加上邵氏兄弟電影公司已經一家獨大地沒有對手,自然無需擔心手下的頭牌被挖角,更不願意多分錢給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