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0章 哥哥也不放過,真不厚道啊(1 / 2)

重生資本狂人 傑奏 4011 字 2個月前

“拍電影比炒股還賺錢”的形容,未免有些誇張,因為這是專屬於高弦的特例。彆人很難複製成功。

而且,要知道,票房幾乎是這個時代的電影,唯一的投資回報來源,但製片方不可能獨享這塊蛋糕,光是不會白忙乎的院線,就會分走相當可觀的一部分。

相比之下,炒股所得,都是自己的!

更為重要的是,港府現階段還沒有對這項收入,開征利得稅的跡象。

另一方麵,劇院看起來穩賺不賠,但現在還要交娛樂稅。

再過個二十年,香江民眾的文化生活極大豐富了,式微的劇院,就不值得港府浪費成本征繳娛樂稅了;但現在嘛,劇院要按照票款的百分之十,老老實實地納稅。

再來說《七十二家房客》,經過四個星期的上映後,最終票房突破了三百五十萬港元,比原來的香江票房記錄,多得拐了好幾個彎,驚掉了無數人的下巴。

有人分析說,《七十二家房客》之所以大獲成功,主要是因為戳中了香江社會的痛點,正府是時候下定決心,治理隨處可見的貪汙風氣了。

還彆說,港府居然作出了回應,我們沒有閒著,立法會正在辯論,反貪汙工作,是應該由警務處自己負責執行,還是讓獨立機構負責執行呢。

好吧,繼續辯論個三年兩載。

還有人分析說,《七十二家房客》的大獲成功,標誌著香江已經完全從前幾年的動蕩中恢複過來,進入了一個歌舞升平的時期,電影行業應該繼續推出諸如此類被民眾喜聞樂見的作品。

不用提醒,已經有很多人在琢磨,如何製作針砭時弊的跟風喜劇了。

高弦不知道的是,跟風者當中,除了所謂找到靈感的邵氏兄弟這樣的大公司之外,還有呂齊這個他已經忘記的獨立製片人。

甚至,本身就在《七十二家房客》裡客串過的許貫文,也在多次觀看這部電影,想要從中得到真正的啟發。

這個年代,還談不上高科技手段的盜版,像許貫文這個級彆的有心者,隻能反複多次買票入場研究。

許貫文也不心疼錢,反正高弦給的車馬費和紅包,足夠這項開銷了。

當不知道第幾次走出劇院後,許貫文看到弟弟許貫傑等在外麵,朝自己招手。

許貫文連忙問道:“家裡有什麼事麼?”

“家裡能有什麼事。”許貫傑搖了搖頭,“高先生找你,都打聽到我這裡來了,我一猜,你就在這裡。”

許貫文疑惑地繼續問道:“高先生找我什麼事?”

“好像找你寫電影劇本。”許貫傑叫了一輛出租車,“走,我們一起去見高先生吧。”

許貫文大學沒畢業時,就加入了BTV,在《歡樂今宵》當當主持,寫寫腳本;大學畢業後,則去了一家廣告公司正式上班;但在興趣驅使下,還是割舍不了BTV這邊的工作。

因此,當聽說高弦找自己寫電影劇本時,許貫文既覺得情理當中,又感到受寵若驚——這可是電影劇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