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94章 巴裡·迪勒給你一個獨當一麵的機會(1 / 2)

重生資本狂人 傑奏 3451 字 8個月前

電視雖然威脅到了好萊塢的生存,但電視的節目,比如劇集的內容製作又不得不求助於好萊塢;而迫於生存壓力,好萊塢同樣不得不低下高傲的頭顱,拍攝被它們視為二流藝術的電視劇集。

高弦的意思是,與其被動地接拍電視劇集,還不如積極地將這塊業務做起來。

這裡麵的經營策略改變並沒有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地那麼簡單,畢竟,電視劇集的盈利模式和電影的盈利模式不同。

事實上,包括派拉蒙影業、哥倫比亞影業在內的好萊塢巨頭們,在電視發展早期,都以各自的形式介入這一領域,但基本都以失敗告終。

就拿派拉蒙來講,其通過購買電視製造商杜蒙實驗室的股份,成為杜蒙電視網的股東,進而染指收費電視業務,可在聯邦通信委員會的監管下,以及各方勢力的商業博弈中,派拉蒙的算盤一一落空,所有的投資一事無成。

現階段,米國電視行業的水同樣非常深,隨著有線電視、衛星電視等等模式的出現和成熟,光是線纜網絡、運營牌照這類資源的競爭就形同黑色會火拚。

派拉蒙當然沒必要蹚這個渾水,它需要做的是,以前瞻的姿態,發揮內容製作的特長,為電視提供節目內容。

大不了,等電視這個領域的野蠻爭奪結束,資源全部集中到少數寡頭手上後,再通過資本運作的手段進入。

至於符合條件的人選,高弦已經心裡有數,沒超過兩天,便把對方約了出來詳談。

這個人叫巴裡·迪勒,從一九六五年開始,在美國廣播公司擔任副總裁,最耀眼的成績當屬每周電影這個節目,堪稱開創了“電視電影”這個概念。

好萊塢將電視堪稱二流媒體,可電視的威脅卻不容小覷,於是在節目內容匱乏的電視向自己求購電影時,收取高額的費用,以期打壓對方。

在這種情況下,電視運營者們隻好去拍攝時長基本在九十分鐘左右的低成本電影,來滿足自身的節目需求,於是就出現了“電視電影”這個形式。

米國的電視運作模式,和亞洲這邊的習慣不同,所以“電視電影”對於亞洲觀眾不太常見。

舉個稍微熟悉的例子,那部彙集了包括劉德華、鄭少秋、劉鬆仁、周星馳、吳孟達、郭富城、萬梓良等等大腕在內的《群星會》,就是一部電視電影。

可以說,電視電影算是電視和電影相互滲透的產物,而巴裡·迪勒在這方麵,經驗豐富,說是專家也不為過了。

高弦和巴裡·迪勒見麵後,彼此無需過多介紹。高弦早就把巴裡·迪勒的履曆研究透徹了,而對於巴裡·迪勒,高弦同樣不陌生,前段日子極端組織共生遊擊隊綁架的男主角,都驚動了米國朝野,動用了聯邦調查局、加州、舊金山等等各級力量展開營救,其分量可想而知。

“巴裡,你在米國廣播公司效力了這麼多年,感覺如何?”高弦神態輕鬆地首先問道。

巴裡·迪勒不動聲色地回答道:“還不錯,工作愉快,收獲也稱得上滿滿。”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