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1章 個人電腦作坊遍地開花(1 / 2)

重生資本狂人 傑奏 5516 字 2個月前

“機遇確實出現了!”高弦欣然地點了點頭,“在米國市場,我們隻能依賴睿俠遍及全美的銷售網絡;在西歐,我們則可以在英國設立運作個人電腦、家庭電視遊戲機等產品的分公司和子公司,甚至把環宇電子的股票,也拿到倫敦證券交易市場掛牌。”

對於歐洲市場的價值,高弦看好的信心,同樣十足,因為這裡麵更加有跡可循。

“老劇本”裡,在藍色巨人的一統市場標準之前,個人電腦市場就已經有不少公認的暢銷產品了。

的成功,主要體現在,它讓企業用戶認識到了個人電腦的生產力價值,並踴躍采用。

可話說回來,像IBM這種以經營保守聞名的大公司,一向不見兔子不撒鷹,個人電腦先成功了,它才憑借自己的優勢後發先至。

換而言之,出現之前,個人電腦市場就可以用成功來形容了,進而培育出了至少三個佼佼者。

第一個佼佼者是喬布斯和沃茲創立的蘋果公司;相比於蘋果公司的廣為熟知,唐迪和康懋達則淹沒在曆史長河裡。

但事實上,唐迪和康懋達,與同期的蘋果公司相比,堪稱更為成功。

唐迪電腦就是睿俠的自家產品,憑借睿俠遍及全美的銷售網絡,迅速成為市場領頭羊;康懋達整合了微處理器、半導體存儲器等產業,使得產品性價比極具競爭力。

相比之下,還處於“中二”階段的喬布斯,所領導下的蘋果公司,根本比不了唐迪和康懋達的運作成熟。

鑒於米國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唐迪和康懋達便開拓了歐洲市場,在出現之前的一九八零年代初,產品年銷售量達到幾十萬台,康懋達的年銷售更是達到十億美元級彆。

由此可見,歐洲市場的價值有多麼可觀了!

既然抓住了歐洲市場的機遇,那唐迪和康懋達為什麼後來還是默默無名呢?

在高弦看來,唐迪和康懋達最後被市場淘汰,有很多原因。

首先,唐迪電腦和康懋達電腦相比於同期的蘋果公司產品Apple-II,以及後來的市場標準,確實要甘拜下風。

比如,產品設計的太“死”,不如-PC通過主機板上的插槽,所提供的擴展性強。

唐迪電腦和康懋達電腦的主打產品,價格幾乎沒有任何一款超過八百美元,通常都在五百美元左右;而Apple-II的價格則大多在一千兩百美元以上;至於係列產品,難得一次走低價路線,打造一千五百美元的型號,還失敗了。

正所謂一分錢一分貨,諸如此類的價格對比,也說明了唐迪電腦和康懋達電腦的產品弱勢。

其次,唐迪和康懋達高層同樣發生了類似蘋果公司趕走喬布斯那樣的內訌。

查爾斯·唐迪英年早逝,唐迪電腦和睿俠的運營軌跡,自然因為繼任者們爭權奪利,隨之開始跑偏;康懋達則是創始人傑克·特拉梅爾和公司主要投資人歐文·古爾德發生嚴重分歧,不得不以分裂收場。

高弦對蘋果、唐迪、康懋達這三家個人電腦行業的佼佼者的經驗教訓了如指掌,自然不會重蹈覆轍,而是直取歐洲市場的價值所在。

當然了,歐洲市場競爭沒那麼激烈,隻是相對於美國市場來講。

在個人電腦蓬勃發展的時代,西歐各國也都積極參與了,可在技術研發層麵涉及到最核心的微處理器,並卓有成績者,幾乎隻有英國。“老劇本”裡十幾年後無處不在的智能手機,所采用的ARM架構微處理器,便來源於此。

這個問題也好解決,高弦隨便找個機會,早點弄死了這些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競爭者即可。

和周文耀聊過,打定主意後,高弦便吩咐部下們在倫敦籌備成立高興集團分公司和子公司的事情。

因為高益早已經在倫敦設立了辦事處,所以有現成的資源可用,高弦這位大老板無需操心此類瑣事,他隻管去米國考察個人電腦和家庭電視遊戲機行業發展得怎麼樣了即可。

英國剛搞完公投,各方勢力正在忙著收獲戰果,眼見沒太多機會和大佬們走動的高弦,自然告辭得毫不留戀。

等到了米國後,以高弦一直以來關注個人電腦領域進展的資深專家眼光來看,堪稱悸動的氣息撲麵而來,。

製造個人電腦的小作坊遍地開花,先行者們嘴上喊著個人電腦能夠打破大企業和正府通過大型計算機壟斷社會的文化口號,行動上孜孜不倦地尋找其中的現實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