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3章 人在野心不閒(1 / 2)

重生資本狂人 傑奏 3610 字 2個月前

對於霍華德·休斯研究中心宣告成立,外界雖然有些驚訝,但談不上意外。

因為這個時期,正是各種智庫陸續成立的興盛期,比如,一九七三年,總部設在米國花生燉哥倫比亞特區的米國傳統基金會成立。

如果從“老劇本”的角度往回看,三分之二以上的智庫成立於一九七零年代後,超過半數的智庫成立於一九八零年代後。

在這個世界經濟發生巨變的一九七零時代,身處其中的人們想研究其原因的願望,還是非常強烈的。

更何況,霍華德·休斯基金會那麼有錢,得想法子往外花啊,要不然就可能和免稅條件衝突了。

霍華德·休斯研究中心這塊牌子往外一掛,自然是廣招人馬,讓研究經濟的學者們趨之若鶩。

人們普遍相信,有財力雄厚的霍華德·休斯基金會做後盾,霍華德·休斯研究中心發展成為像布魯金斯學會、胡佛研究所、蘭德公司那樣的智庫,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高弦還是老做派,打完了台子後,就站到旁邊,讓米國人自己去乾具體的事情,如此一來,他在米國的圈子越鑽越深的情況更被忽略了。

一直對回到花生燉念念不忘的艾倫·格林斯潘,借助霍華德·休斯研究中心這個平台,好好地把自己炒作了一番,眼瞅著在經濟學家圈子裡的聲望保住了,甚至還有提升。

高弦也沒少對艾倫·格林斯潘下功夫,比如特意拉著他參加了一場由李根當主角的聚會。

在一九七六年米國大選共喝黨黨內總統提名階段,李根雖然敗給了福特總統,但差距並不大,隻輸掉了一百多票,並且憑借出色的退出演講,給更多共喝黨成員留下深刻的印象。

正是因為這種“雖敗猶榮”,那些對裡根進行正治投資的人並沒有放棄,比如那個正治行動委員會就沒有隨著一九七六年大選結果分曉解散,而是繼續保持運作,劍指一九八零年米國大選。

支持者都如此給力,裡根自然毫不氣餒地繼續奮戰,做為一名活躍的媒體評論員,維持著公眾關注度。

這次的聚會,就是裡根的支持者們組織的一個活動。

艾倫·格林斯潘的露麵,讓李根一乾人等如獲至寶,因為這幫人雖然對於如何作秀、演講、算計支持率是行中能手,但經濟領域太博大精深了,隻能找經濟學家做顧問。

用高弦的笑談來概括就是,你們想在演講當中正確引用什麼經濟數據,隻要注意艾倫的“這項數據可用”結論就行了。

等聚會結束,在返程的車上,艾倫·格林斯潘征求意見道:“李根想讓我加入他的競選顧問團隊,你覺得怎麼樣?”

“我覺得挺好啊。”高弦點了點頭,“之前,你不也是在尼客鬆的總統競選團隊裡效力過麼?”

“可是,當尼客鬆取得大選勝利後,我並沒有接受他給我安排的內閣職務,而是選擇離開花生燉,回到紐約。”艾倫·格林斯潘注視著高弦,直白地說道:“因為我發現,尼客鬆和我的經濟理念不和,而且他這個人因為正治資格很老,行事說一不二,很難交流。”

“我明白你的顧慮了。”高弦思索道:“據我的了解,李根在溝通方麵非常擅長,更為難得的是,他在經濟方麵已經形成了一套新自由經濟的理念,一旦取得大選的勝利,坐上米國總統的寶座,就會變成內閣施政的經濟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