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8章 這就是底蘊不足的無奈了(1 / 2)

重生資本狂人 傑奏 5446 字 3個月前

李半城行事作風確實非常穩健,或者可以形容為謹慎。

他的九龍倉收購計劃已經過了“暗度陳倉”的階段,都開始與怡和展開第一輪談判了,可麵對窮追不舍的媒體,僅僅含糊地回應“持有九龍倉股票”而已。

高弦能夠大概猜到李半城的心思,即李半城希望最好以一種“和氣”的方式,拿下九龍倉的控製權,像幾年前高弦與怡和爭奪牛奶公司那種刺刀見紅、最後打到全麵收購的場麵,屬於下下之策。

當然了,李半城才是這場戲的主角,究竟采取什麼策略,那是人家的事情。

雖然高益被李半城請去當財務顧問,但高弦隻讓部下出麵,他繼續做自己的事情。

其實,論“暗度陳倉”這種戲法,高弦稱得上是老手了,從多年前突襲牛奶公司,便開始用了,如今也就是把收購對象從牛奶公司換成了香江置地而已。

從整個怡和一係的高度去看,怡和這個母公司已經把百分之六十的資產布局到了香江之外的世界各地,質量優劣暫且不論,反正收益不在眼前,比如在夏威夷購買的那個甘蔗種植園,肯定不能馬上變出錢來。

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全麵開戰,短時間內怡和一係隻能靠著香江這邊百分之四十的資產去融資抵抗。

怡和一係裡的旗艦企業當屬怡和、置地、九龍倉三家公眾上市公司,其中的九龍倉被李半城盯著呢,剩下的怡和、置地,與九龍倉的情況類似,股票發行量龐大,數以億計,持有者非常分散,同時股價也不高。

就走勢而言,在香江股市跌入低穀的一九七四年和一九七五年,怡和與置地的股價最低的時候分彆在十元以下和四元以下;在經濟形勢全麵轉好的一九七六年,怡和與置地的股價最高的時候分彆為二十五元和九點三元。

顯而易見,置地的股價用萎靡不振來形容恰如其分,近兩年一直維持在十元出頭的價位,即使收購戰全麵爆發,引發置地股價飆升,以高弦暗中準備的超過二百億港元的資金,無論是打到百分之五十一的全麵收購階段,還是戰到百分之七十五的退市私有化階段,都能做到奉陪到底。

更何況,高弦暗中吸入的置地股票,已經超過了百分之二十,足以和怡和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了。

另外,高弦還掌握了一部分怡和的股票,必要的時候,可以再使出混淆視聽的招數。

目前的關鍵在於,這個幫高弦爭取更多主動的“暗度陳倉”戲法,還能維持多久,因為現階段的香江股市確實敏感,高弦也不好具體把握,隻能希望衝鋒在前麵的李半城,更加光芒萬丈、引人注目一些。

躲在幕後的高弦正忙著運籌帷幄,香江財經圈子來了一場秀。

簡單來講就是,一本工業銀行總裁池喜三郎帶著龐大的團隊,高調訪問香江。其行程包括兩個最引外界關注的活動,一場幾乎囊括了香江全部政要和商界巨子的盛大宴會,以及一場精心公關的新聞發布會。

應邀出席這場宴會的高弦,再見欣賞了表麵謙遜的一本人,怎麼展現自己的雄厚財力。

比如對因為經營不善而陷入倒閉風波的一本輪船公司,池喜三郎無比明確地做出背書,一本工業銀行以及與其有關的銀行,將會給予一本輪船公司絕對強力的支持,尤其一本輪船公司的債務和承租合約的責任,肯定認真承擔起來。

換而言之,有著強大的銀行財團做後盾,一本輪船公司不會破產倒閉,香江商界無需擔心。

高弦不由得暗自嘖嘖讚歎,一本商界還挺抱團的,倒也體現出了一本商界對香江的重視程度。

客觀上,一本資本在香江占據著一席之地,比如各個財團屢屢參加香江重大工程項目的國際競標;銀行雖然基本不參與競爭激烈的吸引公眾存款業務,但在發行債券、承銷股票等等領域頗有建樹。

總而言之,做為現階段亞洲最發達的經濟體,一本的資本自然而然地往這邊拓展。

瞅了個空隙,高弦對包裕剛說道:“恭喜包爵士,環球航運頭上的烏雲終於散了。”

包裕剛歎了一口氣,“還是要居安思危啊!”

高弦眉頭微微一挑,聽這意思,這位世界船王好像還有彆的想法。

值得玩味的是,惠豐銀行大班沈弼在這個場合主動和包裕剛聊了起來,給高弦一種雙方冰釋前嫌的感覺。

高弦沒去摻和,找到李半城的位置後,不動聲色地走了過去,擺出閒聊的樣子,低聲問道:“與怡和的談判進展如何?”

“尚在討價還價。”李半城心事重重地回答道:“鈕璧堅還給我提供了兩個參考方案,停止收購,加入九龍倉董事會;或者放棄收購,從怡和一係裡挑選幾處物業,做為補償。”

高弦似笑非笑道:“怎麼,選擇一下子多了起來,有點難以取舍了?”

李半城坦率地點了點頭,“說老實話,我有點摸不準鈕璧堅到底有幾分誠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