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0章 表麵為電廠實際為地皮(1 / 2)

重生資本狂人 傑奏 3254 字 2個月前

現階段,高弦和包裕剛之間的關係其實就是同盟。

單從外界壓力來講,兩人都從英資那裡搶來了心儀的大肥肉,自然而然地在如何“護食”上堪稱知己;而且,當今處於時代更迭之際,誰都不願意自己的商業王國,被改朝換代的風雲變幻淘汰,於是更需要抱團取暖了。

因此,對於怡和一係交換過來的數量可觀的九龍倉股票,固然是一塊大肥肉,也不會引發凱瑟克家族所奢望的那種“窩裡鬥”。

包裕剛和高弦直接開誠布公地把框架敲定了下來,這部分九龍倉股票先交割到包氏名下大部分,剩下的仍由高氏暫時持有,免得包氏對九龍倉的持股比例超過百分之五十一,觸發全麵收購,憑添無謂的麻煩。

這麼安排的最大好處就是,包氏對九龍倉的控製,不顯山不露水地做到萬無一失,足以給按部就班地完全消化掉九龍倉,爭取充裕的時間,同時和高氏還多了一個聯係。

至於這項交易的具體價格、方式、時間等等,對於兩位大佬來講,就都屬於細枝末節的問題了,總之能達到皆大歡喜的結果。

搞定這件正事後,高弦和包裕剛坐到餐桌旁,推杯換盞地閒聊。

“收購及合並委員會對高興實業收購置地一事,總是這麼說三道四,會不會另有內情?”包裕剛關切地問道。

大家都是明白人,高弦收購置地,承受來自港府的壓力,實際上是為包裕剛收購九龍倉遮風擋雨了,如果真撐不住,敗下陣來,包裕剛也好過不了。

“我覺得,其中就算有不甘心,或者某種唆使,最終都不會影響既成事實。”高弦沉吟道:“現在,香江華資崛起,是不可阻擋的大勢,如果強行壓製,極有可能上升為正治問題。”

高弦的判斷當然不是紙上談兵,目前的香江華資,不光資本實力大增,還在積極尋求可靠而長遠的正治資源,包裕剛並非今年向燕京積極靠攏的唯一商界大亨。

舉個例子,對於今年的國慶典禮活動,香江商界不少名流便都大大方方地接受了邀請,準備前往燕京,其中就有即將第一次入京的李半城。

至於高弦,肯定要擇機單獨進京接受招待了,否則的話,顯不出這些年他奮鬥出來的成就和價值。

這個大勢的背景是,英國國內經濟問題非常棘手,這麼多年了,不管誰上台,都走一步看一步,得過且過,因此和米國一樣,非常迫切地想要和中國搞好關係,以進入堪稱空白的巨大中國市場,從而緩和自家後院的經濟矛盾。

試問,在如此有所求的情況下,英國人怎麼可能真的為了遠東英資利益集團的幾家公司,在遊戲規則範圍內,被華資收購,而壞了自己的國際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