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03章 要美元還是要股票?(1 / 2)

重生資本狂人 傑奏 3539 字 3個月前

高弦趕到環宇電腦公司在米國矽穀的總部時,ib那邊的人早就迫不及待地等候多時了。

其中原因很簡單,再有半個月的時間就是今年的dex拉斯維加斯秋季展了,到時候,全球第一款十六位個人電腦產品——四代環宇個人電腦,就會在萬眾矚目之下正式發布了,ib擔心夜長夢多、遲則生變。

值得說明的一點是,這次四代環宇個人電腦正式發布,可不像“老劇本”裡移動互聯網時代那種新款智能手機正式發布後,或者玩饑餓營銷、或者因為產能不足而供貨緊張的情況,四代環宇個人電腦正式發布後便全麵進入市場。

如此高效率得益於高弦整體布局促成的成熟運作和掌握大勢形成的市場信心,舉個具體例子來講,比如英特爾的十六位微處理器tel8086,無論是投產時間,還是良品率,都不是前代產品能比的,而且優先保證四代環宇個人電腦的零部件需求。

事實上,單從硬件平台的角度來看,四代環宇個人電腦已經可用了,要不然環宇電腦公司首席執行官查爾斯·唐迪,也不會出人意料地從泛美保險等不見兔子不撒鷹的知名大企業那裡拿到訂單了。

四代環宇個人電腦之所以要等到dex拉斯維加斯秋季展舉行時才正式發布,一是為了借助這個專業平台日益增大的影響力,二是為了給環宇個人電腦平台生態圈中功能擴展卡第三方硬件供應商,以及電子表格、文字處理、微型數據庫等等軟件供應商,完善新產品的緩衝時間。

ib一方對於四代環宇個人電腦的諸如此類操作,猶如霧裡看花,很難理解,按照他們的慣有思維,新產品在正式發布前,不是應該嚴格保密麼?

這就是在大型計算機市場占據著統治地位的ib,和在個人電腦市場屬於領頭羊和發動機的環宇電腦公司,在理念方麵的一個顯著不同之處了。

說白了,在過去的時間裡,ib在大型計算機產品上吃獨食行得通,但現在,一種個人電腦標準要被市場認可和擁戴,離不開協同合作與利益分享。

尤其依附於環宇個人電腦平台的生態圈一旦形成,外人!人想要取而代之地另起爐灶,可沒有那麼想當然地容易。

“老劇本”裡,ib之所以最終退出個人電腦市場,主要原因在於,當ib-c取得了無比矚目的成功後,ib作死地將原本獨立運作的個人電腦部門,納入到傳統的大型機計算機管理體係裡,進而連出昏招,極具諷刺意味地被ib-c兼容機廠商打敗,甚至連ib-c標準進化的主導權也不得不拱手讓了出去。

話題拉回來,這種理念上的差異,自然而然地在談判過程中,引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ib收購環宇電腦公司後,環宇電腦公司在龐大的藍色巨人體係裡的地位和運作模式。

這一輪在環宇電腦公司矽穀總部的談判,規模有所擴大,比如,環宇電腦公司首席執行官查爾斯·唐迪加入了進來。

對於環宇電腦公司被ib收購後的地位和運作模式,高弦旗幟鮮明地指出,環宇電腦公司必須在ib現有管理體係之外獨立運作,否則的話,很快就會失去目前的“靈動之氣”,甚至被ib的官僚製度搞死。

對於高弦貶低自家的管理製度,ib一方人等當然有些不爽。

不過,事實勝於雄辯,為了花大價錢買來的環宇電腦公司,能給ib財務報表添上一筆最亮麗的色彩,ib首席執行官弗蘭克??卡裡親口答應,環宇電腦公司被ib收購後,繼續保持原有的獨立運作模式,環宇電腦公司首席執行官查爾斯·唐迪進入ib管理委員會,直接向自己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