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總統就職典禮過後,包裕剛問高弦,要不要一起回香江。
“等春節的時候再聚吧。”高弦回答道:“我想在米國這邊聘任一位基金管理總裁,正準備和一個重要的候選人物麵談。”
包氏家族就有一部分資產交給高益管理,所以包裕剛頗感興趣地開玩笑道:“據我的觀察,高爵士在香江廣納英才的時候,有一個特色,那就是喜歡挖正府的高級公務員,比如有利銀行的總經理陳祖澤,在米國這邊也不會例外吧?”
“包爵士還真了解我。”高弦哈哈大笑,“我要見的人確實是米國正府高官,更準確地講,前米國財政部長,威廉·米勒。”
“是那個之前還擔任過美聯儲主席的威廉·米勒?”包裕剛驚訝地確認一句後,佩服地豎起大拇指,“高爵士的魄力,真是讓人望塵莫及!”
高弦習以為常道:“威廉·米勒今年才五十五歲,說退休還太早,從政這段經曆算不上成功,重歸工商界便成了必然的選擇。”
包裕剛沉吟了一下,最後還是沒忍住,善意地提醒道:“威廉·米勒原來是一位廣受認可的企業高管,轉行當美聯儲主席和美國財政部長,卻表現平平,或許他真不適合金融行業。”
“在我看來,威廉·米勒這個人非常善於學習,美聯儲主席和美國財政部長這兩個職務,倒是把他鍛煉出來了。”高弦玩味地說道:“我已經觀察威廉·米勒很長一段時間了,他隻是沒有被正確地使用。”
見高弦早有主意,包裕剛也就不多說了。
到了高弦這樣的層次,看法肯定不會隨波逐流,都有著自己的分析。
威廉·米勒擔任美聯儲主席的時候,被外界評價為“最無能”的美聯儲主席,而形成這個結果的主要原因是,威廉·米勒做為美聯儲主席,不重視控製通貨膨脹。
這真代表威廉·米勒無能嗎?當然不是!
要知道,當初卡特總統選擇全都出身於米國工商界高管的威廉·米勒和邁克爾·布盧門撒爾,分彆擔任美聯儲主席和財政部長,就是為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雙管齊下,刺激米國經濟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完全符合卡特總統用人標準的威廉·米勒,怎麼可能有控製通貨膨脹的觀念?
而且,米國的通貨膨脹問題,也不是從威廉·米勒那個短暫的美聯儲主席任期形成的,威廉·米勒的問題,出在錯過了控製通貨膨脹的最佳機會,這個結論也是從通貨膨脹高企的現在,往回看的“馬後炮”。
另外還有不容忽視的一點,曆任美聯儲主席的背景,不是經濟學家,就是華爾街銀行家,美聯儲裡其他委員的背景也大致如此,而出身於企業高管的威廉·米勒,則屬於一個異類,雖然通過了國會的任命,但一直被這個無形的圈子排斥,工作起來,難免束手束腳。
等被卡特總統任命為米國財政部長後,威廉·米勒就沒有那麼碌碌無為了,其最為著名的一個舉措就是,頂著正府不應該救助私營企業的米國傳統,為陷入經營危機的克萊斯勒汽車公司,擔保了救命的十五億美元貸款。
從唯結果論這個角度來看,威廉·米勒的決定十分成功,克萊斯勒正一步步地走出困境。
綜合這些,高弦的看法是,威廉·米勒不善於解決宏觀問題,他的特長是處理具體的微觀問題。
當然了,“老劇本”裡的信息,也給了高弦不少的參考,那就是,在卡特正府裡,威廉·米勒沒能成為出色的政客和稱職的中央銀行家,但退出政壇後,卻成為了成績最好的共同基金經理人。
高弦沒有直接聯係威廉·米勒,而是走了夫人路線,由帕特麗夏·赫斯特先去接觸威廉·米勒的夫人阿裡阿德娜·羅戈賈斯基,試探這一家淡出花生燉圈子後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