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9章 達成該出手時就出手的共識(1 / 2)

重生資本狂人 傑奏 3163 字 3個月前

630shu ,最快更新重生資本狂人最新章節!

要知道,即將從香江外彙基金管理局升格而來的香江金融管理局的總裁一職,幾乎就擺在高爵士隨手可得的麵前,對一位未來中央銀行行長的誠懇交流敷衍了事,那真是交情薄如紙了。

所以,最終格林斯潘還是拿出了他沒有擔任美聯儲主席之前,和高爵士探討問題時的那種暢所欲言,回答道:“其實,米國建國以來,經濟政策雖然表麵上傑斐遜主義占著上風,但漢密爾頓主義始終都是決策的一個選項。”

新任美聯儲主席話裡提到的傑斐遜和漢密爾頓,是米國的兩位開國元勳——托馬斯·傑斐遜和亞曆山大·漢密爾頓,前者是第一任米國國務卿,後者是第一任米國財政部長。

如果以最容易留下印象的八卦方式,去記住繁雜枯燥曆史人物名字的話,亞曆山大·漢密爾頓就是和時任米國副總統阿龍·伯爾決鬥,最終因為槍傷不治而去世的那個。

簡單來講,在經濟領域,托馬斯·傑斐遜和亞曆山大·漢密爾頓的各自主張相互抗衡,前者篤信“看不見的上帝之手”去主導經濟,放任自流,即小正府模式;後者開創了國家強力乾預、發展經濟的嶄新模式,即大正府模式,客觀上使新生的米國快速經濟起飛,甚至“大蕭條”後羅斯福新政、現在裡根推出的星球大戰計劃,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一本、南韓的經濟迅速恢複和崛起,都能從中發現其精神。

在就職儀式上,格林斯潘表態,自己會像前任美聯儲主席沃爾克那樣抑製通貨膨脹,從沃爾克的履職經驗來看,這可是一個牽涉領域越來越廣的工作,放任自流、無為而治那一套,絕對行不通。

高爵士的私下交流,屬於進一步、更具體地探明格林斯潘的原則,當然了,最為重要的,也是做鋪墊。畢竟,格林斯潘這個美聯儲主席在國際上樹立起威望,終究需要一段時間,無非是以米帝的牌麵,很快而已,但在這個短暫空隙裡,足以成為國際資本市場中彙率、利率博弈的一個關鍵變量了。

此時,格林斯潘實實在在地給出的“該出手時就出手”回答,讓高弦很滿意。

那麼,可能會出現一個疑問,高爵士在探討當中,看空米國股市,是否突兀呢?

還真談不上,現實情況是,不少米國精英對當前火爆的股市行情,已經有點戰戰兢兢了,縱觀一下道瓊斯指數,就能很簡單明了地理解這種心態了。

一九八零年代初全球經濟衰退,香江股市因為香江的特殊氣候,直到一九八五年才回暖,而米國股市早在一九八二年下半年便開始反彈了,道瓊斯指數重新回到了一千點以上。

在《廣場協議》簽署的一九八五年的年底,道瓊斯指數第一次衝上了一千五百點;僅僅一年之後,也就是今年的年初,道瓊斯指數又創新高,達到了兩千點;還不算完,才過了六個月,道瓊斯指數再破記錄,邁上了兩千五百點的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