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6章 全球大宗商品行情看漲(1 / 2)

重生資本狂人 傑奏 3386 字 2個月前

其實,準確地講,高弦在和部下們分析局勢的過程中,所提到的,大約每十年爆發一次的經濟危機,光是眼前這一次,也未必見得,真就守得雲開見月明了。

要知道,一九九零年代初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結束了的意思是,理論上的經濟統計數據轉好了,趨勢應該樂觀了,而實際的具體情況,不可避免地存在錯位和偏差。

畢竟,經濟不是平地上行駛的汽車,說刹車就很快停下來,說加速便馬上變快,非要打個比喻,更像是飛機,不但必需一個明顯的過程,而且在從衰退轉向繁榮的起飛階段,或者從過熱轉向調控的降落過程,摔機的風險更高。

這個情況,有點類似黎明前的黑暗,往往很多財團挺過了危機的中間階段,卻在轉折階段力不從心,甚至搖搖欲墜了。

香江這邊就有實際的曆史案例。

比如,一九七三年爆發了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機,接下來兩年就是全球經濟大衰退,一九七六年開始經濟形勢轉好,可香江的美資太吃力了,於是在大衛·洛克菲勒的斡旋下,把包括港島中環希爾頓酒店在內的產業,賣給了高弦,套現解困。

再如,在一九八零年代初的全球經濟危機大背景下,香江包括航運、地產在內的很多財團堪稱山窮水儘,客觀上倒是給了一些中型財團,從大型財團之間的縫隙裡,抓住發展壯大的機遇,諸如劉大熊、駱蓄銳等等,一時之間風頭無兩;當然了,也有陳鬆青那種佳寧集團詐騙案的暴雷,成為反麵教材。

這種危機危機,“危”中有“機”的跨越階層奮鬥大戲上演機會,在眼前一九九零年代初全球經濟危機過後的香江,能否周而複始地給更廣泛需要未來希望的階層?

以此時的,香江的這種格局,來看,恐怕不容樂觀。

個中緣由不難理解,除了諸如人的思想局限性,之類的軟件原因之外,硬件方麵,香江自身的傳統空間終歸有限,而且還基本被大型財團和中型財團瓜分完畢,唯有開拓相對於傳統的新興空間,才能緩和這種局麵。

像高弦陸陸續續地打造的香江國際數字中心、香江數字港、香江日元離岸中心、香江全球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等等,和香江國際金融中心框架內的諸多新機製,便都屬於此類目的。

危機的嚴重性所造成的影響,連目前已經獨霸世界的米帝,也不能例外。

就拿按照銷售額排名的米國大公司榜單——財富五百強來講,前五名裡的通用汽車、福特汽車、IBM的利潤,都是負的,巨額虧損的程度,可以用十億美元做單位了。

甚至連這些大型企業背後的華爾街金融機構們,都能感覺到寒意。

誠然,在一九九零年代初經濟危機裡的米國銀行業危機,波及對象是地區銀行,美聯儲那邊也認定,隻要國際大銀行不崩潰就不會影響基本盤,進而處置措施可謂靈活,對相關收購比較寬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