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群把這個預期收益,給諸葛瑾算清楚了,確實很誘人。
但陳群也隻能做到這一步了。
他手頭有四萬人、一個冬天的時間。
但怎麼把這些勞動力利用起來,怎麼規劃、施工、解決這個問題,陳群束手無策。
他又不是水利專家。
諸葛瑾也不是水利專家,何況他才剛剛聽完彙報,現想腦子也沒這麼快。
琢磨了大約一盞茶的工夫,諸葛瑾才隨口說:
“有沒有考慮過,在邗溝與長江之間,修一道閘門呢?平時通航可以開閘,一旦漲大潮就關閉,鹹水就灌不進運河了。”
諸葛瑾前世雖然很少來揚州,但他在錢塘求學工作多年,那也是一座大運河起點的城市。
他去運河博物館參觀過好幾次,也知道那種能在不同水位河段之間通航的船閘,要到清朝才出現。
但如果隻是一道隔離海潮的簡易閘門、不考慮水位差通航,那麼隋唐時期就有這種技術了。
確切地說,是隋煬帝重修大運河後,唐初貞觀、永徽年間就在揚州修了邗溝閘門,為的也是防海潮倒灌。這才導致唐宋時的揚州比漢朝的廣陵要富庶得多。
從漢到唐,這個技術跨度不算大。動動腦子設計一些巧思,是有可能克服的。
隻是諸葛瑾現在還沒想到怎麼克服。
而陳群聞言當然是大吃一驚。
作為一個漢朝人,他當然沒聽說過有截留江河的閘門:
“先生是說……修一道閘門,放下時足以把整條運河截斷?可邗溝是北口連淮處水位高,南口連江處水位低。
落下閘門後,從淮河流入的水流不出去,蓄在運河內,南段河道和射陽澤的水位都會抬高的。
運河河沿倒是夠深,不至於溢出來。但射陽澤湖岸平坦,周邊低窪之地可能會被蓄水淹沒。而且將來隻有每天固定幾個時辰、江河水位因潮汐差不多高時,才能開閘通航。”
陳群一口氣就想到了好幾個弊端。
射陽澤是邗溝運河中段的一個湖,類似於後世的洪澤湖。
邗溝之所以兩端有落差、但河道依然沒流乾,就是靠射陽澤的水來調蓄。
諸葛瑾聽陳群能提出這些新問題,也不得不讚歎他功課做得細,這些都是好問題。
諸葛瑾也就見招拆招反問:“射陽澤周邊低窪泥濘之地,難道有百姓耕種麼?平時海潮倒灌,水位也會上漲的吧?這種地方,應該不會有良田。”
對此陳群倒是應聲而答:“這倒沒有,最多有些百姓偶爾種菱角、蓮藕,良田是沒有的,也無人在沼澤邊緣定居。”
諸葛瑾閃過一個念頭:“那不就行了,反正水位上漲淹掉的都是爛地,本來就沒人種。你還不如趁著這段時間,發動民夫去射陽澤周邊疏浚整頓。
你可以預估一下閘門如果修成、水位會上漲多少,然後取其半數為分界線。挖低堰高、形成圩田,再在新的湖岸上種蘆葦、固泥防塌。
而且這種施工方法,你要疏浚的淤泥都是裸露在外,比挖水底淤泥省力何止數倍?不趁著蓄水前水位低做這事兒,更待何時?
如此,事成後還能多得不少肥沃圩田,射陽澤的蓄水深度也能改良,便於長遠灌溉,一舉三得。”
諸葛瑾隨口就說出了一堆好處。
另外其實還有一條,隻是他暫時沒想到。
那就是一旦運河有閘門後、水位抬高,就不用靠現在的專用小船跑運輸了,說不定能直接改用糜家的大船。
如此一來,未來淮陰縣和廣陵縣兩地的裝卸碼頭工人勞力也能省下來,不用再江船、運河船換著裝卸了。
至於因此失業的“三萬漕工”,可以直接改行去軍屯。反正這年頭不愁沒地種,缺的是人口和勞動力。
陳群徹底被諸葛瑾反向畫的大餅給震驚了,
沒想到子瑜先生竟能舉一反三出那麼多好處。
陳群隻覺一陣口乾舌燥:“那先生知道怎麼修閘門麼?”
諸葛瑾:“暫時不知道,不過給我幾個月時間,跟人切磋一下,或許能想到。”
陳群急了:“可我也不能憑一個‘或許’就開工啊,最近這兩個月,你讓那些以工代賑的百姓乾什麼?冬天農閒時節可不等人。”
諸葛瑾想了想:“我不是說了麼,閘門不會修,可以先疏浚射陽澤和造圩田啊,等修完閘門不就水到渠成了。”
陳群:“可是,水位究竟會比現在升高多少,圩田該堆多高,各處原本地勢高低,這些也都不知道啊。而且最後一步造閘門若是完不成,前麵這些人力就白白砸下去了,是不是太操切了?”
諸葛瑾:“不會白砸的,最多今年不成,明年肯定能成。隻要彆讓那些以工代賑的民夫太累、控製好糧食消耗速度即可。
如今我們有流刺網捕魚,還有其他一些補貼,雲長那邊還分兵去豫章就食。這些擠出來的糧食缺口,足夠以工代賑的開支了。
你隻要說這是我建議的,使君不會反對的。”
諸葛瑾已經捋明白了:陳群至今還在強調的一些困難,主要都是工程勘測方麵的問題,
比如不會測射陽澤周邊各處的海拔啊,不知道測量時的水位線是高是低啊,所以不知道要挖多深、堆多高。
但這些問題,後世隻要對數學思想理解透徹的人,都很容易解決——
打個比方,哪怕一個人連三角函數都不會,但隻要他懂小學四年級的“光是直線傳播”以及“相似三角形”,並且知道怎麼活用,他就能憑古代工具簡易測出海拔了。
大部分人不會做,隻是理解不夠透徹、沒想到怎麼應用,而不是知識儲備不足。
《亮劍》裡豎根大拇指、都能測出阪田聯隊距離迫擊炮多遠,就是這個道理。
諸葛瑾非常篤定,給他點時間他就能解決這些小問題。
哪怕他沒空親自解決,到時候也可以讓阿亮來練練手。
相信以阿亮的思維靈活度、以及自己這兩個月給他補習的數學基礎和光學基礎密卷。
隻要再給他一塊能當水平儀用的、漢朝就有的羅經石,幾根參照標杆,阿亮就可以靠比中指測出海拔高度。
諸葛瑾準備這次去豫章之前,就給阿亮寫信,讓阿亮設法脫身,到豫章跟他會合,這樣後續也省了兄弟分處兩州、遠程教育的麻煩。
諸葛瑾算過,如果阿亮把他第一批的卷軸學完,那麼數學水平至少能提升到初二讀完的程度,距離初三畢業也就差“二次方程”和“因式分解”這兩塊內容了。
再加上物理卷軸裡那些基本光學常識,這點程度足夠搞定運河閘門和射陽澤水位抬升後的圩田規劃。
還能讓阿亮現學現賣,立刻派上用場,一出道就先在史書上留個“治水賢臣”的美名墊墊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