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都尉,快醒醒,三更天了。”
二月初三,後半夜子時末刻,甘寧滿是起床氣地被親衛叫起來。
他揉了揉眼睛,總算想起昨晚睡前諸葛校尉的吩咐,忙用冷水洗了把臉,簡單收拾一番,儘快抖擻起精神。
而做飯的火頭軍,顯然比他們起得更早,或者說前半夜就沒睡。甘寧營中的兩千將士,才能在醜時初刻、就吃上一頓難得的加餐。
人人有魚有蒸蛋,白米飯管夠,還有芥菜葉和水苔菜作為搭配。
每屯還能分到兩隻半烤羊,由屯長按羊腿切開,每什分四分之一隻羊,大家都能沾點肉味。
大家都知道,吃完這頓好的,後續就要挨十幾天的圍困,隻能在廬山北峰啃冷乾糧了。
儘管如此,士兵們的士氣卻沒有低落的跡象——甘寧麾下,大多是刀頭舐血求功利之人。
而諸葛亮已經摸清了這一點,也就對針對性地鼓舞,著重於錢財酒肉,這也算是他從關羽那兒學來的治軍法門、現學現用了。
給這些人好吃好喝還有犒賞,還許諾表現好就可以從普通士兵升伍長、什長,大家也就樂於換個地方防守。
反正守山的難度也不比守城高。主要區彆隻是守山不能守久,吃喝耗儘就得等友軍來解救。還有就是山上寒冷,睡帳篷也不如城裡睡房子,其他則沒什麼差彆。
“每個人都拿好自己的新軍糧!這些是醋鹽醃的飯團!裝在鮮竹筒裡、冬天放半個月也不會餿!廬山上不好打水做飯,就直接帶煮熟的飯團!”
“軍官們帶的鍋巴注意彆跟潮的東西放在一起!濕掉容易餿!”
“這是醃肉乾和榨菜,每人一升肉,三升榨菜,很鹹。這是半個月的量,省著點吃!”
“守廬山的,每人五百錢賞錢,軍中功曹會按你們每人名姓,用抽屜封存的,回來後就可以帶走,或者寄給家人!每人過來在封泥上摁指印!”
兩千人每人五百錢的特殊任務激勵,加起來就是一百萬錢。能花掉諸葛瑾從柴桑府庫裡搜來的四百萬錢現金繳獲的四分之一。
不過,相比於確保低損失打贏一場決定一郡歸屬的戰役,這樣的賞賜不算什麼。該以小博大的時候,就不能摳門。
漢朝原本沒有給士兵寄存財物、由營官統一管理的製度。
曆史上要到唐朝,隨著府兵製和募兵製並存、唐南北衙禁軍的將士,才可以享受到這樣的待遇(《唐.通典.兵二》)
但前幾天、諸葛亮與大哥聊起跟關羽學習的治軍心得時,提到了“當年段熲因為士兵隨身攜帶的受賞財物變多,而無心再戰,而不得不偽造敵襲燒毀財物”的典故。
當時諸葛瑾雖然隻是隨便一聽,但第二天就琢磨過味兒來,找了個機會跟二弟說:“段熲當年實在太傻了,士兵賞賜多了、擔心戰死後便宜了彆人,完全可以搞寄存製度的嘛。”
然後諸葛瑾就大筆一揮,抄了唐朝才有的“出征士兵個人財產保險箱”,每個人在封印火泥上摁手印、簽押身份,用將軍的信用擔保。
再用一條竹片寫明存儲物品類彆、大致描述,蓋上功曹的印,然後把竹片沿著字跡對半裁開,一半交給士兵保存,就相當於“存折”了,另一半留在待取的功曹處。
又有泥指印又有存折,雙保險,士兵還有什麼好不放心的。
如果士兵死了,將軍也承諾把他存下的賞賜寄給家人。如果家人就在本地,甚至是隨軍的,那就更方便了。
這些具體措施,未必跟後世唐朝人的手段一模一樣,但沒關係。
諸葛瑾多了兩千年的金融工具見識,他設計出來的存折製度,肯定隻會比唐朝人更好更防偽。
此法一出,當時就讓所有人都驚了,包括諸葛亮,連呼“我怎麼沒想到,還是大哥高瞻遠矚”。
據說部隊的反響也非常好,士兵們都非常擁護,甚至連發賞錢的激勵效果都變好了。
此刻,這一連串巧妙的激勵手段交叉上陣,瞬間把士氣值拉滿,然後甘寧的部隊才鬥誌昂揚地出城。
四更趕路,天亮時趕到廬山北峰腳下,然後開始上山、紮營、布防。
除了甘寧的部隊之外,還有數千人幫他們拉車運輜重,以求趕在笮融軍逼近前,最快速度把所需的物資運上山。
……
甘寧所部,前後花了兩個時辰負重趕路,幫他們運東西的輜重軍,卸下了更多的物資後,又花了兩個時辰回城。
忙完這一切,在廬山北峰上建立起鞏固陣地時,已是二月初二這天的正午了。
整個布防過程,大部分跟諸葛兄弟昨晚一開始的設計相同。
但也有一些小細節,最後在甘寧的主動請求和完善下,做出了一些微調。
比如,諸葛兄弟原定的計劃,並沒有給甘寧軍額外配備弓弩,都是他本部兵馬原本有多少就算多少。
在諸葛兄弟看來,甘寧就是一個疲敵耗敵的誘餌,多拿武器多占資源,說不定還影響後續總攻時的資源。
但甘寧肯定不甘心當一個誘餌,他有自己更多建功立業的主觀能動性,於是提出了兩點勸說:
首先,他希望被圍期間,可以擺出幾次“試圖突圍”的姿態,以進一步堅定敵人圍困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