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仆就算再莽,在他聽說漢軍統兵將領是關羽時,也知道自己中計了。
如今的關羽,威望已經比曆史同期要大得太多。畢竟是在淮陰、柴桑兩場戰役,都打出過指揮萬人、擊潰三倍之敵的戰績。笮融這個對手或許垃圾了點,但紀靈、劉勳勉強也算中規中矩了。
在這個時代,連續兩次萬人以上、以少勝多的勝跡,就已經能算名將。
而同行的祖山聽說關羽來襲,也很快慌了神,立刻商議道:“陳兄,怎麼辦?要據守樂安山險要,以逸待勞跟關羽一搏麼?”
被祖山的話一激,陳仆終於回過神來,立刻否定了這個想法:“留在這據險而守?那是嫌死的不夠快!立刻讓部眾把煉好的銅帶上,礦石就不要了,順流下山,爭取能迂回回到黟縣。”
陳仆一邊下令,讓部隊儘快收拾起身,一邊才拿過珍貴的地圖,跟祖山解釋:
“你也不想想,我們來的路上,是下了林曆山,便順著鄱水順流而下,直到鄱水與樂安河彙流之處,再逆流沿著樂安河而上,一路到這處支流儘頭,才是銅山。
關羽在我們通過鄱水和樂安河河口後,便從下遊的鄱陽縣城出兵了,逆流而上來堵我們。如今我們原路返回,就會直接在河穀中撞見關羽,狹路相逢。
我們走得越晚,關羽就能逆流而上越遠、迎擊我們。既如此,我們豈能不搶時間儘快返回!而且這一路上還要多派斥候,一旦發現關羽逼近,我們就要放棄走河穀大路,提前往北翻山而走。
至於留在這兒,那是找死,一座荒山、銅山,靠漁獵樵采能得多少糧食?養得活我們這麼多人?關羽把河穀一堵,我們就算守住險要也得活活餓死!”
陳仆這番話,祖山自然是一聽就懂。
其他旁人如果不看地圖,或許會有點蒙蔽,但稍微打個比方,也就容易理解了——鄱水和樂安河,就像是組成了一個丁字路口,
陳仆他們來的時候,是沿著丁字那一橫南下,然後往東拐到那一豎的岔路上。而他們剛抵達那一豎的底部,來路的丁字路口就被關羽堵了,沒法原路返回了。隻能是儘量搶時間靠近路口,然後翻山走險峻之地迂回。
哪怕是山越人,在黃山周邊的群山裡,也是不可能隨便硬翻一道道山嶺行軍的。
最好要沿著山穀、尤其是有大河的河穀行軍,地勢才相對平坦易行。強行翻越山脊,那都是逼不得已的時候才做的事兒。
祖山把這層道理想明白,也就果斷聽從了陳仆的建議,把他的主力部民都集結好,立刻原路逃回。
跟著他們來混日子助威的金奇、毛甘二部,每部各一兩千人,也連忙跟著一起跑。
不過,即使形勢危急,這四大部族也沒考慮立刻對官府服軟,或者投降合作、為官府服役。
這倒不是關羽的威名不夠,他們非要一戰。而是陳仆等人,世世代代對自己故鄉的險峻程度太有自信了。
他們深知從秦朝開始,官府的大軍就沒法深入黃山山區追剿這些山越部落。隻要能安全回到老巢,在黃山上據險而守,混個與世隔絕自由自在,還是做得到的。
在原本的曆史上,“黃山老巢無法被攻破”這個紀錄,能一直保持到建安十三年,才被東吳的賀齊打破。而曆史上賀齊一輩子最大的功勞,就是滅了這陳仆、祖山。隻不過如今陳仆、祖山提前十一年便事發了、招惹到了不該招惹的人。
但不管怎麼說,在他們自己的視角看來:這次的遇險,完全是因為貪了。主動從地勢奇險的黃山老巢出擊,來到相對容易被包的鄱水流域作案,才龍遊淺灘遭蝦戲。
隻要回得去,就還有希望!先搏一把試試。
……
陳仆、祖山下定決心後,在山區撤軍的速度還是非常迅捷的,足以讓漢人軍隊歎為觀止。
山越人走山路的速度,本就比漢人翻倍還不止,陳仆還靈機一動,讓士兵們磨刀不誤砍柴工,逃跑前先花了點時間、在樂安山砍伐了不少木材、竹子,然後用臨時搓的草束草草捆出木筏、竹筏,讓士兵們沿著樂安河穀漂流。
山區陡峭,河流落差也大,水流非常快。關羽軍是從下遊逆流而上登山,陳仆卻是從高處流淌衝下來,那速度差距,就更是達到了三五倍以上——
後世但凡玩過“浙西大峽穀漂流”的遊客,應該都不難理解。順著河水衝下來的速度,能比你去的時候登山要快多少倍。
陳仆等人僅僅花了不到一個白天,就漂出去近百裡,堪稱神速。而他看天色已是申時初刻(下午三點半),估摸著跟關羽軍的距離可能不遠了,就讓部隊稍事休息。
並且派出足力最健碩的斥候,漂流去下遊偵查,一旦發現敵情就棄筏跑回來報信。
等了半個時辰後,斥候回來回報,說發現關羽的部隊才從鄱水、樂安河口逆流而上,走了二十多裡,距離我軍還有二十多裡山路。
陳仆得到這個消息,也是微微驚訝:“我軍順流而下行了近百裡,關羽才走出二十多裡?果然這些漢人不擅登山,從清晨到現在,才爬了二十多裡山。”
祖山在旁邊聞言,便商議道:“既然我們還差二三十裡,還要往下遊繼續漂麼?”
陳仆兩眼一白:“當然不能了!要是兩軍再繼續接近,我們想往北翻山而走,都會被關羽衝上來咬住後軍,到時必然損失慘重!
我之所以在這兒停下讓士卒休息,就是因為這一帶有一個埡口,可以翻越樂安山北嶺,繞過冷水尖,直達鄱水岸邊的昌南鎮(今景德鎮),如此便繞過了關羽的截擊!”
陳仆說完,也不容祖山質疑,立刻下令已經歇息夠的部隊,把竹筏木筏全部棄了,或者沿著山溪往下推、看看能不能誤導阻擋敵軍。
然後所有士卒輕裝上陣,準備翻越冷水尖附近的埡口。
……
陳仆的部隊,開始準備翻山後,相關情況也很快被關羽軍的斥候發現了。
甚至關羽軍的斥候,回來得比陳仆的斥候更快——因為陳仆的斥候西下哨探時,可以順流而下漂流,返回報信時,卻得靠兩條腿爬山。
關羽的斥候卻恰恰相反,他在東上偵查時,需要爬山,到了地方後可以提前紮木筏隱蔽在暗處,發現陳仆軍動向後,才漂流西下返程。
聽到了斥候回報的陳仆動向後,關羽終於提起了精神,吩咐部隊加快行軍。六千人的部隊一改上午慢吞吞的表現,開始加力強行軍,走完這最後二十裡,準備咬住陳仆的後軍痛擊。
到了這一步,不難看出關羽其實是在釣魚。故意假裝以漢人為主的征伐部隊不擅爬山,行動遲緩,把陳仆逼到冷水尖附近,就不得不往北翻越山嶺險要。
他麾下的其他軍官,也有對這個決策不理解的,不由提醒:“關將軍,我們就算現在全速攀登,這二十裡路也要走不少時間,到時候陳仆的先鋒和中軍已經跑了吧?就算堵也隻能堵個後軍。”
關羽卻非常有把握:“放心,陳仆翻不過冷水尖的。”
……
與此同時,冷水尖附近的山嶺埡口,甘寧帶著兩千多丹陽兵,以及他自己的錦帆營,一共三千人,早已提前抵達、以逸待勞埋伏著了。
千萬彆小看甘寧的嫡係部隊,錦帆營雖然是水兵,但畢竟都是巴郡人,爬山也是不含糊的——就好比後世的重慶人,哪個不會爬山?
關羽那邊在明處、之所以逆流而上爬山行軍那麼慢,就是在給甘寧拉扯時間差和路程差,好讓在暗處的甘寧提前迂回到位。
這一切,都是諸葛瑾在戰前就算好時間,提前吩咐過的。當然也離不開關羽和甘寧的臨場執行力,否則後方計劃想得再好,前方實戰部隊節奏跟不上,也是白搭。
陳仆並不知道漢軍中也有那麼多擅長山地戰的攀登高手,對兩軍行動速度和軌跡發生誤判,再正常不過了。
陳仆軍先鋒進入山區,攀登了半個多時辰後,眼看天色漸漸昏暗(下午五點),正在慶幸即將逃出包圍圈時,兩側山坡上忽然金鼓大震,箭矢亂飛,樹枝亂石紛紛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