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達利安造船廠(2 / 2)

舍弟諸葛亮 浙東匹夫 6953 字 3個月前

糜竺提出的問題,也是這個時代一切懂航海的人,都必然會提的。

當時無論是漢朝的戰船,還是西方羅馬的戰船,都做不到“同一層甲板上,劃槳手和弓弩手同時作業”,因為這兩者都要擠占舷側空間,肯定是要互相乾擾的。

同一個窗口,船槳要伸出去劃水,弓弩手就沒法瞄準放箭了。

所以樓船也好,鬥艦也好,弓弩手射擊的甲板都在劃槳手甲板的更上層,或者乾脆到樓頂的女牆垛堞後麵放箭。

然而,麵對糜竺的疑問,諸葛瑾卻笑了,他等的就是這一問。

“很簡單,我不是特地讓船的上層建築往左右舷各自加寬了五尺麼?所以,劃槳口不用再往船舷側開了,直接朝下開!從上層船艙寬於水線船舷的那部分,往下挖口子,船槳直接朝下伸進水中劃水!

如此還有一個好處,須知傳統戰船,在弓弩對射時,最容易傷亡的就是劃槳手。因為劃槳窗口要確保船槳的運動幅度,是沒法蓋上舷窗蓋板的,敵軍的箭矢也最容易從劃槳窗射進來。

如果非要蓋上劃槳窗作戰,代價就是船會失去絕大部分動力,隻能靠風帆那點推力航行了。而把船槳窗朝下開啟後,敵箭是不可能從水裡往上射進船艙內的,劃槳手也就不會傷亡了。

一個決戰中航速又快、又沒法射殺其槳手的戰船,將對舊式戰船形成多大的優勢?公孫度會不心動麼?而我這樣改造之後,其實也埋了一個隱患,那就是這種新船因為上層船艙比水線部分更寬,導致頭重腳輕,重心不穩。

所以在適航性,或者說航行穩定性方麵,是遠不如上下寬度一致的新式龍骨船的。甚至比無龍骨的老式沙船,也談不上穩定性優勢,隻是航速快了。

我要給公孫度的,就是一款速度快、對射防禦強、但是沒法渡海隻能貼海的戰船。”

諸葛瑾一氣嗬成,把他的設想說清楚了。糜竺聽了這些優劣勢分析,也是愕然,沒想到子瑜居然這麼點時間,就琢磨出一個如此天馬行空,但又看上去不無可能的改良方案。

而且成本也還可以接受,底盤船殼設計都沒改,隻是改了上層建築。

他卻不知道,諸葛瑾這也是慣性思維,直接從後世見識過的朝鮮半島周邊適用戰船型號一款款梳理、逆向推導,得出的這個結論。

諸葛瑾設想的這個方案,其實跟後世高麗/朝鮮王國從中原宋朝到明前期,用的“板屋船”差不多。

朝鮮板屋船最大的特點,就是頭重腳輕、適航穩定性差,但是防禦絕對強。其標誌性結構特點,就是上層建築比船底還寬,小船扛大樓,然後利用上層建築額外伸出船舷的寬度、把劃槳窗創造性地朝下開,絕對保護劃槳手。

至於板屋船的具體形狀、結構,諸葛瑾穿越前在棒子國的電影《鳴梁海戰》、《露梁海戰》裡也都見過,道具基本上還是還原的,所以諸葛瑾也可以憑印象大致描繪出其特征。

李舜臣在鳴梁海戰裡,沒有用到龜船,就靠12艘板屋船,就射贏了倭寇300艘戰船,靠的就是戰船結構防禦能讓水兵免疫日軍的“鐵炮”射擊。(後來露梁海戰才用到了龜船,而且有明軍參戰。鳴梁海戰隻是前一年的一場小海戰,隻用了板屋船)

諸葛瑾無非是拿棒子人曆史上自己總結出來的、犧牲適航性而強化防禦力的船型,提前八百年賣給公孫度,讓公孫度“師夷長技以製夷”,豈不美哉?

……

糜竺花了好久,終於領會了諸葛瑾的思路,但他很快又發現了一個問題。

“可是……此船既然適航性極差,無法渡海,容易頭重腳輕傾覆,我們又如何從廣陵郡造好後行駛到遼東去販賣呢?去的路上會不會有危險?還是隻能下層船艙裝壓艙貨,上層要空著?隻能裝輕拋貨?”

諸葛瑾想了想:“你說的這也是一個辦法,以後規定,如果在廣陵造板屋船運去遼東,則隻許下層窄船體裝載鋼鐵、青瓷壓艙。上層也不能裝茶葉了,隻能裝些比綢緞麻布更輕的輕貨。

還有一個辦法,便是……”

諸葛瑾想到這兒,突然意識到要確認一下情況,便喊來侍從,讓人去把太史慈找來,再取一副地圖。

太史慈本就在外麵候著,很快就進來了。諸葛瑾就指著剛拿到的地圖,問道:

“子義,你去年去開拓航路時,途徑牟平對岸、遼東半島尖端的遝氏縣時,那裡公孫度的統治情況如何?”

太史慈想都沒想,應聲而答:“公孫度尚未到遝氏建立統治,此地孤懸半島、深入大海,且從遼東腹地走陸路而來,要翻越半島上的群山,當地隻有漁村,還有些許海賊,化外自居。”

諸葛瑾提到的遝氏縣,便是後世的大連、旅順一帶。自古半島地形多半是山區構成的,否則也無法伸入海中形成半島,所以半島尖端的陸地,往往走海路很容易抵達,走陸路卻很痛苦。

公孫度此前沒有建立海軍,當然不會來遝氏這種需要翻越很多大山的偏僻之地,當地的統治收益還趕不上統治成本呢。

諸葛瑾卻對這個答案很滿意:“既然公孫度看不上,那就我們派人去占了,然後在遝氏縣招攬流民、收編漁民、海寇,建一個造船廠。

以後凡是賣給公孫度的缺陷版海船,都在遝氏造船廠造。廣陵造船廠就專造我們自用的。反正青瓷和其他緊俏貨物,還能維持一年半載的遼東貿易。等那些貨物差不多飽和了,明年開始我們再賣海船給公孫度打東夷人,不用急。”

諸葛瑾隨手在地圖上畫了一個圈,從此就形成了大漢未來的兩大造船中心格局:廣陵郡長江口的造船廠,是大漢第一大海船基地,後世改名“江南造船廠”。

遼東遝氏縣是第二大海船基地,後世改名“達利安造船廠”。

太史慈馬上要參加對孫策的軍事行動了,所以這事兒不需要他開路。就讓糜竺自己靠商業力量完成前期籌辦工作好了。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