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島之路固然艱難,但留下來的人要麵對的,又何嘗是簡單之事呢!
去年的時候,老佛爺的金駕還未回鑾,旨意卻已經傳了下來。
大清,又要開始搞新政了。
這些在白景善看來,可謂是換湯不換藥,新瓶裝舊酒。
曾經用出死力想要扼殺的諸多新政,現在卻又自己下了詔書重新實行起來,曆史就是這樣的諷刺。
更加諷刺的是,曾經是扼殺變法的主力乾將,現在竟然身負直隸總督之重任,成為了新政的核心力量和絕對領袖。
這就是曆史開出來的巨大的黑色玩笑。
……
由於白景琦帶走了白家很多的流動資金,白景善不得不精簡機構,謹慎經營。
為了響應新成立的商部號召,白景善進一步在振興實業的實踐中作出了新的重要舉措。
經曆了幾年的資金積累與籌備,沉澱蓄勢已久的白景善悍然出手,在海澱購置地皮,正式建立了百草醫藥旗下的第一家近代化藥廠。
白景善不僅延續了中醫藥的研發與生產,還經由德國神父容華史介紹,從德國引進了西醫,聯合成立第一家中西結合的新式醫院。
這一動作引發了京城裡醫藥行業的大地震,很多食古不化的醫藥界人士紛紛指責白景善勾結外族,出賣國家,更有甚者還告到了官府。
可惜了,這個時候的晚清政府,已經失去了對洋人的管束能力,甚至都不敢派人查證。
為了擺脫洋人的技術限製,白景善還選派了一批年輕人,送到小子日去學習西醫,以作為人才儲備。
海澱藥廠裡,因為引進了大量西方的機器,生產效能大大增加。隨著這一先進生產方式和生產工具的推行,白家的生意不減反增,嚴重的擠壓了其他家的傳統作坊式生產。
京城醫藥行會的人找到了白景善,這位白家的小三爺的厲害,眾人都已經領教過了,沒一個敢紮刺挑事的,他們上門是來尋求合作的。
按照這些人的想法,是想要從白家這裡討要到藥廠的經營方法,好進行模仿。可白景善也不是傻子,不可能無私的奉獻出去,最後雙方幾經試探,才達成了合作。
各家出資,白家占股,負責聯絡洋人購置機器,其他的經營管理白家概不參與,隻負責每年按股值分紅,雙方皆大歡喜。
自此以後,白家的生意與影響力再上一籌。
而洋人開設的西醫院,並沒有完全搶走傳統醫藥行業的生意,在經曆了一開始的被懷疑、被汙名化後,還是有一部分民眾接受了這一新生現象,對京城民眾衛生習慣的改善作出了一定的改觀作用。
尤其是白三爺白穎宇,自打兩個大兒子去了港島,後生的小八和小九兩個,可是當成寶一樣寵著,但凡有點發燒感冒的小毛病,直接就往西醫院送……
擅於收攏人心的米國人,拿著庚子賠款,大肆在華開設學校和醫院,白景善也趁機從他們身上薅了好幾把羊毛……
光緒三十年(1904年)夏的一天,白景善正在藥廠巡視,忽然家裡傳訊過來,白文氏叫他快快回家。
九紅要生了!
三老爺是個講究人,不忍心老婆早育傷身子,一直拖了這麼多年,白文氏都要冒火了,這才著手備孕生孩子這事。
終於,年已而立之年的白景善,從此升格成為了三老爺,再沒人叫他小三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