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起了烏篷船”
“順水又順風”
“你十八歲的臉上”
“像映日荷花彆樣紅”
“穿過了青石巷”
“點起了紅燈籠”
……
中唱片企劃部辦公室,錄音機裡正在播放周子恒那張磁帶,磁帶已經播放到了尾聲。
辦公室裡,陳小奇與李光平倆人坐在沙發上,聽著錄音機裡的歌聲,兩人相對無言。
半響,李光平猶豫了一下,開口說道:“要不,周子恒還是彆推薦給太平洋了吧!我們自己發行這張唱片!”
本來,李光平與陳小奇都認為周子恒這張磁帶會與李春波的一樣,隻有一首《流浪歌》可以在市場上有所作為。
所以,當其與李春波的《小芳》形成隻能推一的情況後,李光平同意了陳小奇提議的將周子恒推薦給太平洋的建議。
隻是,當聽了這張磁帶,李光平後悔了。
如果說《流浪歌》這首歌的確土,卻又容易傳唱的話。
這張磁帶裡其他大部分歌曲則是李光平認為現在內地非常流行的音樂。
比如《窗外》,這首歌在李光平看來,並不輸港台的流行歌曲。
然後《九九女兒紅》,還有《九月九的酒》,這兩首歌不僅歌詞好,曲風還帶著帶著強烈的內地氣息。
再加上《新打工謠》以及《離家的孩子》這兩首感染力極強的歌曲,李光平聽完以後,已經無比確定,這張磁帶絕對要火。
將一張在他看來必火的磁帶推給其他公司,這在他看來實在太不劃算了。
在他對麵,陳小奇正在認真聽著錄音機裡的歌聲,聞言,他忍不住苦笑著說道:
“晚了,我已經跟劉誌文說過這事了。”
頓了一下,他語氣變得有些不可琢磨,“而且,周子恒這張唱片質量如此不俗,交給太平洋出版其實也未嘗不是壞事。”
李光平一愣,“什麼意思?”
“你知道我上次為何會在會議上提議大家簽周子恒的流浪歌嗎?”
陳小奇站起身,“我明明知道《流浪歌》不被老王他們接受,但我還是提議了。
這其中除了我不太甘心就這麼把周子恒推薦給太平洋。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要讓《流浪歌》在我們企劃部的審核流程中走一遍。
你說,如果,我們倆一力推薦的歌曲被其他人否決了,但它偏偏又在其他公司出版,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對企劃部會有什麼影響?”
“當然是公司對咱們企劃部的選曲標準有質疑啊!”
想都沒想,李光平就回答道。
隻是,回答完,他立刻就反應了過來,直勾勾的盯著陳小奇,“你想借助上麵的壓力,肅清企劃部內部那些不同的聲音?”
本來李光平還奇怪半個月前陳小奇為何突然拿出周子恒《流浪歌》這首歌的完成曲,在企劃部內部會議上提議簽下周子恒。
現在他終於明白。
原來,陳小奇的主要目的並不是讓這首歌通過,反而它沒有通過,才是他的意圖。
“企劃部成立兩個月了,我雖然是主任,但你也看到了,上麵非要安插一群什麼都不懂的家夥進來。
他們的存在可以說已經間接或直接影響到了我們成立這個部門的初衷。
我們的初衷是什麼?
是參考港台以及國外那些先進的唱片公司管理模式,是為了推動我們的音樂文化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