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投石車就是如此,能夠自行調整射程的遠近,最遠的能達到兩百丈,最近的則是三十丈,屬於遠攻,而剩下的距離,則交給了城下連綿一裡的弩箭陣跟城頭的守軍強弓。
而在這事上,做為內閣首輔的秦道陽也是全力支持,畢竟他要的是變天,而不是一個被外族入-侵後的破碎山河。
隨著城外一聲悠長的螺號聲響起,在離城門約三百丈的距離,倭軍停止了前進的步伐,這是在做最後的蓄力。
城內的工兵,如螞蟻一般來回搬運物資,城外的倭軍也推出一台台攻城車,整齊地排列在前,大戰一觸即發。
此時片刻的寧靜,就如同山雨欲來前的烏雲壓陣,讓對陣雙方都緊張得屏住了呼吸。
一頓飯功夫,隨著又是一聲悠長的螺號聲響起,城下的倭軍同時發出一聲喊,推著攻城車緩步往前。
嶽之煥冷冷地看著下麵越來越近的倭軍,心裡計算著距離,在放倭軍進入離城門將近二十丈的距離後,隨著一聲令下,一百台投石車同時發威,酒缸大小的火油彈在空中劃過一道道弧線,最後狠狠砸在倭軍陣營中。
跟著城內的弩箭陣,將早已上滿弓弦的火箭射出,頓時漫天的箭雨,帶著絢麗的火光點燃先前灑落的火油,大火迅速蔓延,一時被射死的及燒死的不計其數。
但是這樣的傷亡,對於將近十萬大軍來說,根本算不上什麼,倭軍也是憋著一肚子氣,媽的,在山裡喂了這麼多天的蚊子,結果卻等來了一場空,這次攻城,連試探都不試探了,直接就是全力猛攻。
火油彈的射程,由近及遠,慢慢引大火往後,但對陣雙方都是長年打交道的,對各自的手段都是門清,大火一起,倭軍的工兵人人背著一把工兵鏟,鏟著砂石將大火撲滅。
於是一邊使勁的放火油,一邊使勁的鏟沙子,你來我往,畢竟是城下人多,一會就將火撲滅。
但城頭的投石機卻是一刻不停,反正火油彈多的是,占地方不說,還要派專人照看,使勁砸,燒不死他,也熏死他。
而這些火油燃起的大火,雖然暫時被撲滅,但火油卻是滲透到砂石裡,後麵大火再一起,就會連著前麵的火油跟著燃燒,燒死燒傷的也就更多。
畢竟攻城方先天處於劣勢,兵法有雲:是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而攻城亦是如此。
現在的飛虹城,可不比當年的武月城,那時候中原是一盤散沙,全憑一城之力抵抗死域人,物資短缺就隻能拿人命來填,而現在大明朝國力強盛,是舉國之力支撐,兩者相比,完全是雲泥之彆。
城外的大火一起一滅,倭軍也趁機推著攻城車往前,待到快靠近城牆,城頭的重弩開始發威,比大腿還粗的箭矢,專射攻城車,巨大的撞擊下,攻城車頓時成為一堆廢木,但廢一台,倭軍後麵就跟著推出一台,可見也是做了充足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