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敵軍衝到箭矢射擊範圍內,又是一聲號角聲響起,密密麻麻的箭矢立即從後射出,其密集程度,仿佛能將天都遮住。
這一輪箭雨,頓時將衝鋒的敵軍射殺大半,還能衝到近前的,已經隻剩下小半,隻見倭刀亂砍,但卻根本破不開大盾,反而被大盾上的長槍捅死了不少。
僅僅一盞茶功夫後,號角聲再起,明軍聞聲,同時邁步往前,步伐整齊劃一,後麵箭雨開路,前麵大盾支護,如一股洪流一般,蠻橫地往前推進。
三百丈的距離,在這樣的緩速推進下,也不過花了一頓飯功夫,此時敵軍中軍已經再看不到一個活人,而此時天色也在遠處的天邊露出一絲魚白,驅走了這片大地上最後一絲黑暗。
光明終究還是會來臨。
一過敵軍中軍這道最後防線,明軍陣型再變,分成無數小股,退往兩側快速往前插進,而中間留出的通道,則讓給後麵早已等候多時的騎兵部隊,先一步前去支援此時還在前方鏖戰的伏兵。
嶽之煥一馬當先,身後是一展被風吹得咧咧作響的大旗,上麵寫著老大一個“嶽”字,如山呼般的喊殺聲隨著快馬縱馳飄蕩。
久違的戰場,讓嶽之煥體內熱血再次沸騰,仿佛又回到了當年那個馳騁疆場的歲月。
人已不再年少,但熱血依舊滾燙,殺不儘的仇人頭,飲不儘的仇人血,嘹亮而又激昂的軍歌依稀又響徹在耳旁。
倭軍主力部隊,約有四萬人左右,但此時的戰場卻是混亂不堪,正如嶽之煥先前預判的一樣,倭軍已經快要退居到海邊,前麵就是早已等候的快船,還有一步就可以逃離生天,人人都無心戀戰,隻恨爹娘給少生了兩條腿,一窩蜂的往海邊擁擠過去。
一支真正精銳的部隊,不僅要有優秀的指揮官,過硬的組織紀律,更重要的就是要擁有上下一致如鐵一般的軍心。
軍心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又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所謂軍心渙散則兵敗如山倒正是此意。
倭軍指揮官也沒有想到,明軍早不來遲不來,偏偏在人心最為鬆懈的時候發動進攻,時機把控得恰到好處,竟然在不到一盞茶的功夫,就將前線防禦擊穿,兩側夾擊,直接往中間突進。
倭軍此時被逼著反擊,但人人都留了個心思,儘量往海邊靠,不長的海岸線上,更是人挨人,人擠人,如此密集的擁擠程度,又正好給明軍弓箭手提供優良的靶子,根本不用瞄準,直接盲射都能射殺中的。
在此之前,倭軍所采用的戰略就是不斷用小股部隊對邊境進行騷擾,明軍來攻則退往大海,明軍一走又上岸燒殺搶掠,搞得明軍沿海防衛線苦不堪言又無可奈何。
而現在卻是剛剛相反,倭軍自己集結大部隊攻城,尾大不掉,就是想跑也跑不掉,這正是大舉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的天賜良機。
飛虹城是這樣想的,隔壁的落水城也是這樣想的,雙方集結了將近六萬兵力及充足的戰備物資埋伏,等得就是這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