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我們現在能成功建造出,它也是最初級的聚變方式,它的聚變原料來源就是一個大問題。即使我們解決這一切問題,它也是不可能短時間進入實用階段,最中間還有很大一段路要走。
現在的聚變能量利用方式說白了還是在燒開水,我們感覺一切都已經非常接近成功了,但是感覺就是欠缺了什麼?
而且這樣的可控核聚變就算成功了,暫時對人類可能也沒有太大的作用,人類需要的成功,我們卻遲遲給不了他們。
至於未來戰艦的動力,也就是可控核聚變裝置小型化更是遙遙無期。”
林森:“也就是現在的可控核聚變實現途徑就是在試錯,如同愛迪生發明燈泡一樣,儘管這個故事不那麼真實,但是試錯可能是唯一的途徑了,就看我們什麼時候可以找到那根燈芯了。
丁博士,你可以介紹下可控核聚變的途徑嗎?另外,你對可控核聚變的途徑有其他的猜想或研究嗎?或者是否設想過其他的實現途徑?我希望你們近期還是從事尋找新的可控核聚變途徑的研究,你隻管想象,任何想法都可以提出。”
丁儀:“你說的沒錯,他們就是在試錯。目前使用的聚變方式還是磁約束型核聚變和慣性約束型核聚變,現在他們都還是一直在改進這兩種方式。我也設想過一些其他方式,並提出過一些新的途徑也被證明不可行,我現在每天腦中幾乎都是新的可控核聚變實現途徑。
對可控核聚變取決於三大要素的配合:溫度,密度(等離子體),和足夠可控時間。
磁約束型核聚變,如托卡馬克、仿星器、磁鏡、反向場、球形環等裝置都是在提高離子體的速度(反應溫度),其中最關鍵的是億度高溫等離子體的在磁約束下的拓撲狀態控製,目前人類對此研究並不多,無法為此建立準確模型。
慣性約束型核聚變,也叫激光約束型核聚變,簡單理解就是將聚變材料做成一個聚變靶丸,在它的四周打上強力激光,近似球對稱壓縮熱核燃料靶丸,靶丸小球內氣體受擠壓而壓力升高,並伴隨著溫度的急劇升高。
當溫度達到所需要的點火溫度(大概需要幾十億度)時,靶丸小球內氣體便發生聚變爆炸,並產生大量熱能。其中關鍵的是這種爆炸過程時間很短,隻有幾個皮秒,而且現有的激光束或粒子束所能達到的功率,離需要的還差幾十倍、甚至幾百倍。
所以說可控核聚變原理都比較簡單,隻是條件太高了,高到了難以企及的地步。”
林森:“丁儀博士,我對可控核聚變的途徑知道的比較少,但我認為這兩條路走通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按照上述方式,無論是對材料,還是對控製空都超出現今人類無法達到的高度,必須走其他的路才有可能了。”
林森知道原時間線,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就建造成功,但磁約束型和慣性約束型這兩條路基本沒有走通的可能了。那麼要不丁儀還有其他路,要不就隻能借用“太陽”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