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量子隧穿模型猜想(2 / 2)

林森讓丁儀計算的就是這種量子遂穿的模型,以及激發增加量子遂穿概率的方式。

林森不知道的是,他提出的量子遂穿模型的方式是大低穀後期使用的核聚變方式,那是核聚變成熟的標誌。而在原時間線中,5年後丁儀使用的也就他後一直假設“日光燈原理”的脈衝式聚變裂變混合堆方式。

丁儀在成功後,轉入高能粒子研究,雖然沒有什麼建樹,但對量子遂穿的模型取得了重大成果,這一成果在大低穀後期被應用於可控核聚變,這也是人類為什麼讓他成為第一個接觸水滴的人。

丁儀眼中一亮,有點驚疑的看著林森,臉上洋溢莫名的神采道:

“真沒想到你對核聚變的研究也是如此的精深。你的量子遂穿模型構想雖然也曾經有提出過,但這其中的計算太過複雜,需消耗的計算量也是難以滿足的,但的確是個很好的方向。

但我認為你第二種假設在現在的條件下更具備可行性,其實我近期在考慮的正是脈衝式聚變裂變混合堆方式。

目前隻是一個構想,如你的方案一樣,我構想的聚變途徑,其中關鍵的還是要能承受住這種脈衝式核爆壓力的材料,也就是能符合‘鎮流器’使用的材料,這種材料所需的特性比傳統聚變所使用的爐壁材料還要強很多。

不過昨晚與汪淼有了一次交流,他準備發表一篇論文,論文中提出一種納米鉿鎢合金材料,通過分子搭積木形成一種新型晶胞合金結構,雖然製造困難,但這種材料應該是滿足脈衝式核爆壓力的。

我會在這方麵繼續研究的,若是成功一代可控核聚變也就成功了,甚至我感覺,這種方式有實現二代可控核聚變可能。

不得不說,林森先生,不知為什麼在您身邊,我總是可以感覺到一股莫名的信心。

我對我設想中的方案,也沒有多少把握,本來是準備在PDC所有驗證都失敗時再提出來,但你讓我感覺或許我的方案才是正確的。”

林森:“繼續朝你認為正確的道路走下去,你的道路是最適合當下的,也是最能接近成功的。

現在的我們不需要什麼退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需要任何顧慮。

不管我們與三體最後的結局是什麼,當下的我們更要肆意人生,有什麼比我們能按自己的想法,研究自己想要的成果還來的肆意呢?

瀟灑不羈的你應該讓你的人生更加精彩,探求物理的終極奧秘,才是你應該追求的。

這個時代你們可能認為是物理學的墳墓,但我覺得不是,這是物理學家的天堂。不能有哪個時代的會允許我們肆意的投資如此巨大,讓我們想怎麼研究就怎麼研究,我們應該榮幸在這個時代。

相信我,我會帶你看到那天的,讓你看到物理的真相!”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