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全世界都在不停的生產過程中,我們已經有了生產了一共接近2000公裡合格的太空纜繩。
太空電梯從靜止太空站到地麵接近3.6萬公裡,靜止太空站到配重物有6萬公裡,配重物要求的纜繩數要少點,但地麵到靜止太空站,按現在的計劃規模是需要80根的,初期最少也需要4根。
我們目前找到的幾種催化劑還不行,按這樣的速度,要建造足夠的纜繩甚至需要250年,所以我們需要研究新的催化劑,我們必須保證40年建造好太空電梯。
目前的太空物質運輸主要還是靠電磁軌道炮技術與空天飛機,這種方式太消耗資源了,但這甚至是現下最節約的方式了。”
“也就是說現在的製約因素就是找到新的催化材料。”林森道。
“是的,太空電梯的設計建造原理其實不複雜,能考慮的地方科學團都已經驗算過了,唯一的製約就是納米材料的生產速度。”汪淼回道。
“嗯,你不用抱有什麼負擔,一切順其自然,有時間多陪陪老婆孩子,放輕鬆一點,說不定你什麼時候就來了靈感呢,一下將製造速度提升10倍了呢!
為了人類的未來我們選擇拚搏,但也不能放棄當下。
文明的歲月中,每個點滴都值得我們守候。
我對你找到這種製造工藝比對我自己還有信心!”
作為“打氣筒”的林森,早有這樣的覺悟了,不是在打氣就在打氣的路上,不將每個人都刺激的嗷嗷叫都對不住情緒大師的稱呼。
“嗯,我會注意的,但若這個問題不解決我又如何安心的陪伴妻女呢?”汪淼憂心道。
“這是全人類的事,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
說到分子搭積木,我們最熟悉的應該就是生物蛋白的建造了吧,或許你們可以找下生物學家的幫助,看看能不能通過生物製作的方式搭建分子。”林森建議道。
“嗯,這是一個不錯的主意,我以前也有個類似的想法,隻是沒有去嘗試。”
“我們可以先用搭積木的方式搭建一個類似信使RNA的環鏈,再搭建一個類似核糖體的‘馬達’工具。
通過消耗其他能量自行運轉,不斷將自由分子按一定結構搭建成鏈,最終獲得我們需要的材料。
隻是我不清楚這其中涉及的技術難度,隻是提供一個想法。”林森說道。
“林森先生,您太厲害了,和你交談了一會,我感覺整個人都開朗了,這絕對是個好想法。
大史說過,蟲子從來就沒有被真正戰勝過,三體人也不能戰勝我們。”汪淼自信道。”
“三體才是蟲子,計謀上的蟲子……我們遲早讓他們付出代價!”林森說道。
旁邊的馬卡斯也激動道:“你們永遠都能給我驚喜,計劃一個接一個,每個計劃都那麼完美,都切中三體人的要害!
你們太了不起了!有你們在,我們可以放心了,我們不再是迷茫的了,由衷的讚美麵壁者。”
林森:“馬卡斯,你也是我們的一員了,我還等著你的腦機接口與思維通感設備呢。”
馬卡斯:“還是那句話,你負責方向,我負責實現!怎麼樣?”
林森:“沒有比這更好的了,我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