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力壓天下四百軍州,令人心服口服的省元魁首(第一更)(2 / 2)

大宋神探誌 興霸天 11287 字 5個月前

與他同來的士子卻不甘心,仔仔細細地將榜單看完了,不僅連自己的名字沒看到,歐陽修的也沒有位列其上,頓時忿忿:“不公!不公!永叔兄如此大才,為何不錄?”“我們要看答卷!看答卷!”

這種事情不是第一次發生,落榜士子覺得不公的多了,書吏不耐煩地驅趕:“急什麼,要看答卷的,一邊等著去!”

歐陽修苦笑了一下。

他很想讓這群書吏將自己的答卷展示出來,讓大家看一看,評一評理,如此才華該不該中!

但也知道,黜落的文章恐怕早就變為一團廢紙,被隨意丟棄了。

“走吧!”

既然已經落榜,不該連最後的風度都丟失,歐陽修深深地看了一眼黃榜,轉身離去。

不遠處的王堯臣三人見狀,也歎了口氣,文彥博更是搖了搖頭:“這位歐陽永叔若是不改掉自己的脾氣,下一屆再與西昆體和駢文對著乾,恐怕還是會落選……”

他們卻不知,曆史上的歐陽修在下一屆,就會變成現在自己最討厭的人,以駢文和西昆體連中解元和省元,然後愈發痛恨這種文風,與之鬥爭了半輩子,終於臨老揚眉吐氣,改革科舉,一正士林之氣,也正是由他知貢舉,考出了嘉佑二年的龍虎榜。

十分勵誌的人生,更可貴的是,屠龍者沒有變成惡龍,而是一直保持初心。

現在的歐陽修,則融入落榜的士子裡麵,很快消失不見,不會有人在乎,王堯臣三人也很快離去。

他們這些早來等的,走了足足半個時辰,狄進、包拯和公孫策,才艱難地挪到了黃榜麵前。

“哈!果然又是頭名!恭喜仕林!恭喜仕林!”

包拯和公孫策第一眼看向頭榜,就見好友的名字高居榜首,露出由衷的笑容,紛紛恭喜。

狄進還未來得及還禮,此言一出,已經引得左右望了過來:“頭名在哪?頭名在哪?”

之前人群裡亂哄哄的,誰知道你是誰,現在人到了黃榜下麵,終於能看清楚了,狄進和公孫策更是鶴立雞群,包拯的黑臉也極具辨識度。

於是乎,立刻有國子監學子證實,以與有榮焉的語氣喊道:“是他!是他!他就是狄仕林!”“狄仕林解試時,便是我國子監的頭名,大夥兒可佩服他了!”“神探魁首,名不虛傳!”

相比起之前禁軍硬生生開路,將看榜的士子擠到一旁,此時眾人則默契地往外退了幾步,空出小小的一圈,然後朝著那位風姿出眾的士子齊齊作揖:“恭賀仕林兄!恭賀狄省魁!”

這是屬於省試頭名的榮耀!

狄進同樣很高興,自己的努力進步有了回報,也朝著眾人微笑還禮:“多謝諸位!”

而就在那邊團團圍住之際,包拯的目光也在飛速移動,很快在第一榜中間的位置,即三十二名,發現了自己。

他好像完成了一件小事,表情都沒什麼變化,視線立刻往後跳,從第六榜開始找,眼睛一亮,馬上透出歡喜:“明遠!你中了!你中了!”

公孫策也在找自己的名字,第一榜都還沒看到一半呢,主要是每個熟悉的學子,都要讓他停頓一下,腦海中浮現出對應的長相,文才如何,自己與之相比差在哪裡,正琢磨著,聲音就傳入耳中,聞言大喜:“哪兒呢?哪兒呢?”

包拯伸手一指:“那邊!”

公孫策順著他的方向,看到了第六榜的末尾,倒數第三位的地方,出現了自己的名字,不由地怔住。

省試共錄取了三百四十二人,他的名字在第三百四十位?

關鍵是他解試是國子監倒數第三,省試又是禮部試倒數第三?

公孫策愣了片刻,然後如夢初醒,大叫一聲:“啊!我中了!當真中了!”

左右早有人盯住,此時一聽,也顧不上那他們根本夠不著的省元魁首了,齊齊看向公孫策,打量了一下這位的樣貌尤其是年齡,頓時眼睛大亮,迫不及待地道:“這位官人多少名?”

公孫策滿心歡喜,隨口答道:“排名靠後,但也中了!哈哈哈!”

“這個年輕!!”“我的!我的!”

這一聲喝,頓時驚動了周遭十丈之內的有心人,公孫策便如同一塊肥肉,進了狼群,瞬間就有七八夥人一擁而上,把他駕到一旁,舔著笑臉圍了過來。

“我有一女,年方二八,端莊賢淑,德才兼備,可為良……哎呦!”

“我家女兒有嫁妝三千貫!”“我家女兒三千貫,還有莊園店鋪,可為嫁妝!”“我家三千貫,兩座莊子,二十頃地,同為嫁妝!”

“我家一萬貫!!”

第一位商賈還沒說完就被狠狠地擠到一旁,還被旁人輕蔑地看了一眼,連價格都不報,你還想招婿?鐵公雞滾一邊去!

後麵的商賈就直接了,全都直接報價錢,一個比一個高,最後那位更是一錘定音,讓周遭隻有嘶嘶的倒吸涼氣的聲音,不知道的還以為來了拍賣會呢!

然而這就是榜下捉婿。

榜下捉婿分為兩類,一個是士大夫的招婿,那是將名帖送到相中的士子家中,初步溝通,雙方有了意向,談攏了嫁妝後,再讓媒婆上門,過程十分體麵。

另外一類的商賈,就是手快有手慢無了,顧不上矯情,直接守在黃榜下麵,他們也很有自知之明,那些名列前茅的才子,要麼已經被朝中高官看上了,要麼就是待價而沽,等著被大族相中,是怎麼也不會與商賈聯姻的,真要有商人妻子的,甚至會直接休妻。

所以商賈每每榜下捉婿的目標,其實就是榜單靠後的位置,這些士子心氣沒有那麼高,不指望娶一個出身那麼高貴的妻子,更在乎眼前的收益,雙方一拍即合。

當然,站在商人角度,進士女婿的年齡最為重要。

年過五十的,哪怕名次再靠前,也沒多少價值了,指不定當幾年官就直接辦喪事,而越年輕的,就算官職不高,往來交際都不凡,以後家族在朝中有了人,一族裡的稅賦勞役都能打個大大的折扣,更彆提官場上的相助,這些才是實打實的利益,以厚厚的嫁妝嫁女兒才不虧。

似公孫策這種二十歲左右,年紀輕輕,長相又俊美的,那簡直完美,自然蜂擁而至,所以才會有人很快報價到一萬貫這種離譜的情況。

嫁妝豐厚,本就是國朝風氣。

北宋的婚嫁習慣,確實是男方的聘禮,遠不如女方的嫁妝豐厚,新婦在夫家是否會受到重視,就看嫁妝給的分量,嫁妝給的少了,那不僅是顏麵無光,實際地位也堪憂。

因為嫁妝嫁過去後,依舊歸新婦支配,她在家中的額外用度,賞賜下人錢財所出,都是靠嫁妝來支撐,如果這個時候手頭緊了,身邊人會怎麼看待就可以想象了,而一旦和離,也能將嫁妝帶走,律法是保護夫妻雙方利益的。

當然很多時候夫妻一體,嫁妝最後沒有分得那麼清楚,比如蘇軾和蘇轍的父親蘇洵,年輕時就知道玩,玩到三十多歲,才突然想要讀書科舉,妻子便將陪嫁過來的田地全部變賣,供其苦讀,最終供出一門三位唐宋八大家來。

至於榜下捉婿的嫁妝,沒有那麼美好的故事,其實就是買賣了,財帛動人心,進士也不例外!

所以當慢了一步的商賈們,看到公孫策的年齡和相貌後,都由衷地發出讚歎,沒有一人覺得那位許諾一萬嫁妝的商賈虧了,隻是悔恨自己的生意為什麼沒有做得那麼大,也豪邁地擲出萬貫,得一位這樣的女婿來。

公孫策剛剛懵住,所幸沒有被這稀裡糊塗落錘計砸到,直接道:“我已定親!我已定親了!”

眾商賈聞言笑笑,並不放棄,定親了又算什麼,娶了都可以和離嘛!

倒是跟在身後的遷哥兒機智,開口道:“好叫諸位知道,如今京師最紅火的文茂堂,就是這位官人家的,在廬州也是萬貫家財,姻緣之事,切莫強求啊!”

眾商賈臉色變了,麵麵相覷,這才泱泱退下。

年紀輕,長得俊,考中了進士,居然家中還有錢?

這樣的條件,肯定是與那種官宦大族的娘子聯姻了,他們是沒指望嘍……

可惜!太可惜了!

公孫策鬆了一口氣,好不容易掙脫開來,看著旁邊笑吟吟的兩人:“你們真沒義氣!就眼睜睜看我被圍攻麼?”

實際上,狄進受到的對待,要遠遠超過被一群商賈圍著的公孫策,那是一批批士子上前,無論是榜上有名,將來可能為同科進士,是官場上天然盟友的人脈結交,還是不幸落榜,但希望能在這位麵前露個臉的,都一批批上前。

古代的消息傳播速度很慢,即便再度高中頭名,也沒有那麼快傳揚出去,而站在黃榜下接受恭賀,無疑是一個極佳的揚名途徑,但狄進並不準備這麼做,而是接受恭賀的同時,緩緩朝著邊上移動,很快不再占著地方,阻擾後麵的人看榜。

此舉再度贏得一片由衷的讚揚後,狄進便帶著包拯融入人群中,然後欣賞公孫策淹沒在商賈嶽父的海洋裡,此時也是哈哈一笑:“恭賀明遠高中,感覺如何?”

公孫策也不禁笑了起來,那真是一上榜單,周圍的態度頓時變了,好人立刻多了起來,眉宇間當然有壓抑不住的喜色:“確實不錯~”

不過他並未得意忘形,再度拱手,由衷地道:“若無仕林的督促與指點,我定是落榜無疑,此恩絕不敢忘卻!”

解試的時候,公孫策就是倒數第三,其實要不是狄進拉著複習備考,以他當時那驕傲自得的性子,肯定是落榜無疑,第一輪就被刷下去了。

而解試的遭遇,讓公孫策知恥而後勇,沉下心來複習備考,但也是狄進提點了許多要訣,寥寥數語,就值得上普通學子參悟數年,甚至一輩子都想不透,在這樣的情況下,自己才能在倒數第三上榜,可以說堪堪壓線。

“既是至交,就彆說這種見外的話!”

狄進是很欣慰的,正如他那時所想,以公孫策的才華,當一位謀士實在太屈才了,如今有了功名,未來更能一展所長:“今天是個好日子,彆去狀元樓給婁氏錢財,我訂了樊樓的包間,咱們好好慶祝一番!”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