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水抿了抿嘴,搖頭道。
隻要能活,他就不會胡亂攀扯,畢竟那些官員的把柄,都是將來富貴生活的保障。
“將這句話,也記錄在案。”
狄進頷首:“何知錄,你既有悔過之意,我也不將伱拘入大牢,受彆的囚犯虐待,然你所犯的罪行,實在與國朝對官員的要求背道而馳,脫下這身官袍,回去等聖裁吧!”
何金水麵色再變,嘴唇囁嚅了一下,想說這不合規矩,但終究沒敢說出口。
於是乎很快,衙門上下行走的官吏,看著一身衣汗衫的何知錄,臉色灰敗地從刑房走出,緩緩消失在了衙門口。
他們知道,這位曾經呼風喚雨的錄事參軍,再也不會回來了。
……
“恭喜恭喜,狄同判這幾日在州衙,真是威風八麵呐!”
秘密據點,等候多時的二當家,對著漫步而出的狄湘靈拱了拱手,笑容滿麵:“十一娘子,在下信守諾言,奉上王雄,你們可滿意?”
狄湘靈不置可否:“王雄雖除,他寨中的手下和丟失的軍器還在,這些人被你接管了?”
“嗬!”
二當家笑了笑,轉移了話題:“呂公孺已經送回,我將牽機引的第一批解藥奉上,呂夷簡現在是不是焦頭爛額,既想要大義滅親,舍了這個幼子,但又實在舍不得這個機靈聰慧的孩子,左右矛盾?”
不說彌勒秘藥,直接以牽機引相稱,是二當家有意為之,畢竟那個名氣太大了,蹭一蹭名頭都能讓人膽戰心驚。
狄湘靈同樣轉向了另一個話題:“你之前承諾的彌勒教據點,可以說了!”
二當家怔了怔,笑容消失:“狄同判就不覺得,自己太貪婪了麼?剛剛擒了王雄,現在又要彌勒教據點?”
“我弟弟有言,如果是一般賊子,確實不會應允……”
這回換成狄湘靈笑了笑:“但閣下若是被遼人滅掉的渤海國王族,那又不一樣了!”
二當家的麵色立變。
《春秋命曆序》記載:“炎帝號曰大庭氏,傳八世,合五百二十年”,後將複姓“大庭”簡化為單姓“大”,形成了大氏,世代相傳,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但這是於漢人而言,如果對外族來說,這個姓氏還與一個國家息息相關,那就是渤海國,粟末靺鞨族。
唐朝時期,渤海王國的開國之主是大祚榮,開國時期是唐朝,準確的說是武周年間,於地方擁兵自立,自封為王,後來到了唐中宗李顯時期,接受唐朝招安,向唐稱臣,並在唐玄宗開元元年,得到封冊,成為渤海郡王,再後來升格為國,立國一百多年後,為契丹所滅。
渤海被滅亡的時間,尚在宋朝建立之前,但直到遼國被滅,渤海遺民仍然有著相當強烈的存在感,一方麵他們一直在抗拒契丹的統治,不斷建立反抗政權,屢次被鎮壓,屢次再反抗,另一方麵他們不斷外逃,部分逃入高麗,部分逃入女真,還有少部分南下入宋。
所以狄湘靈此時才有這句話,並且給予了進一步的解釋:“你為王雄的軍師,卻又不是真心歸附,這般情況該用假名,卻不願使用,想來對於自己的姓氏,有著極強的榮耀感,我弟弟才推測,你可能是被遼人滅掉的渤海國遺民!
二當家麵色數變,緩緩地道:“王雄居然還記得我姓什麼,我隻說過一回,看來這個高貴的姓氏,確實令他印象深刻!”
狄湘靈道:“你承認了?”
二當家上前一步,莊重行禮,以一種頗為自矜的語氣,作出正式的介紹:“在下渤海王族,大榮複,向狄同判問好!”
“太原王氏那麼輝煌的高門士族,如今都敗落得不成樣子,你距今已經滅亡一百多年的小國,所謂的王族血脈,為什麼還能具備如此強烈的優越感?”
狄湘靈心中很是不理解,因為對方的語氣,儼然是自己都沒資格與之對話,要狄進才有資格與其交流,所幸麵對死人,她還是很大度的:“你在兗州興風作浪,做這麼多的事情,是希望在此地闖蕩出一番基業,為一方豪強?”
大榮複笑而不語。
狄湘靈再問:“那是希望開辟出一片據點,收留渤海移民?”
大榮複依舊笑而不語。
狄湘靈想到狄進給予的那個最荒謬的猜測:“你……總不會要複國吧?”
大榮複身軀一震,露出你居然懂我的神色,目光火熱地道:“不錯!我要複國!我有此名,便是要光複高王的榮光,讓我海東盛國重立國祚!”
狄湘靈看著這個給山匪當軍師的高貴王族,默默給出評價:“這人有陽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