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四章 剛剛恨上,就已倒下(1 / 2)

大宋神探誌 興霸天 5759 字 5個月前

“好膽!賊子好膽!!”

慈寧殿內,劉娥臉色陰沉得可怕。

尤其是看到案卷供詞裡,魏承照揚言要讓官家斷子絕孫的那一段記錄。

一個魏承照,哪怕他是調理飲食的食醫,也辦不到;

但如果加上尚食局典禦,那就完全不同了,是真的有可能損傷到身體的。

這個年代孩童本就容易夭折,太宗之子隻活了真宗和八大王,八大王之子也夭折過半,倘若當今官家真的在年輕時損了身體,日後就算勉強生子,嬰孩體質必然病弱,夭折的可能性就更高了!

而天子無後,可不僅僅是關係到一人一家,更是會影響國朝穩定,後患無窮!

“賊子可恨,當千刀萬剮!”

趙禎很罕見地看到大娘娘這般震怒,卻又感受到了這位嫡母對自己的關心,心頭一暖。

無論如何,兩人都是有感情的,尤其是生母事件平穩度過之後。

不過趙禎確實沒什麼驚懼,十八歲的年紀對於子嗣真的沒多少重視,還安撫道:“大娘娘息怒!賊人已被狄卿所擒,那點小小的陰邪手段,是傷害不到朕的……”

劉娥麵色恢複鎮定,輕輕拍了拍官家的手掌:“此前是老身大意了,皇城司這般無能,早該統統撤換,卻一直疏於防備,險些釀成大禍!”

發怒確實無用,她已經想好皇城司如何處置了。

皇城司的本職,是宿衛禁中、監察百官和諜探敵情。

宿衛禁中這點自不必說,皇城司掌宮城出入之禁令,“凡周廬宿衛之事,宮門啟閉之節皆隸焉”,自太祖太宗兩朝起,都是天子的貼身護衛,皇宮防衛體係中最核心的部分,這是不會改變的。

監察百官,起初是探查軍中情狀,預防陰謀叛亂,那是五代遺留的難題,到後麵再漸漸成了監察各地官員,但由於文臣體係的不配合,越來越名存實亡,基本上影響力已經難出京師了,而且隻要有這項職能在,皇城司的名聲就必定是臭名昭著。

不過正如宿衛禁中一樣,天子耳目也是不能完全放棄的,劉娥準備加以整頓,首先將入內內侍省都知提舉皇城司的這個慣例摒棄,把兩者的權力分開,交予不同的內官,同樣外朝那些原本掛名的官員,也要開始分配實權,不能讓後朝內侍獨大,以致於逐漸懈怠,隻知穩固地位,毫不作為。

最後的諜探敵情,在澶淵之盟後已經逐漸被放棄了,但現在看來,反倒責任最是重大,皇城司已經完全擔不起抵擋敵國諜細的重擔了,正好分割出來,交由機宜司負責。

機宜司此次固然令人失望,但架構已經搭建,而且劉娥認為是曹利用的急功近利拖了後腿,接下來換成才華出眾,又乾練沉穩的狄卿在背後支持,看看能否有煥然一新的表現。

至於閻文應獲罪,內朝需要安排兩位資曆足夠接替的宦官,劉娥略加思索,腦海中立刻浮現出兩人,任守忠和楊懷敏。

有了穩妥的繼任人選,劉娥才開始安排閻文應:“閻文應用事於中,降罪出宮,提舉明道宮吧!”

趙禎怔了怔:“明道宮?可是洛陽的那一座?”

閻文應固然可恨,但終究是無能失職,還不至於處死,外出提舉宮觀,正是給這些犯了錯的高品內官養老的處置,可明道宮並不偏遠,就在洛陽,外放得如此近,是不是顯得過於仁慈了?

劉娥看了看趙禎:“官家以為如何?”

趙禎確實不解,但現在也學會了抓大放小,絕不會在這等小事上反對太後權威:“兒臣自是聽大娘娘的!”

劉娥不再多言,有些手段,她不會耳提麵命,而是希望這位一國之君自己領悟。

閻文應的獲罪外放,與其他的內宦不同,他手上是沾過皇族血的。

定王府被抄家,從八大王、王妃到幾個王子,沒一個活口,由於有名正言順的通遼把柄,趙氏皇族那邊是敢怒不敢言,但不敢對太後和官家泄憤,區區一個宮內罪奴,現在還被流放到了洛陽宮觀之中,難道都不敢下手麼?

所以這份安排,是給皇族那邊發泄發泄,出一口怨氣,同樣對方真下手了,又是一個把柄。

當然如果皇族這都忍下,便是一群完全喪了心氣的懦弱之輩,可以隨意拿捏,到時再把徹底沒用的閻文應,貶到南方偏遠之地吸瘴氣也不遲。

劉娥之所以能坐穩執政太後的位置,在毫無外戚相助的情況下,牢牢把握著朝局,正因為她能將每一個官員職位的安排,哪怕是內朝宦官的安置,都儘其所用。

官家何時能有六七分這樣的手段,並且該狠下心時,一定要狠得下心腸,那才是真正長大了!

……

“呼!”

皇城司牢房,閻文應走了出來,在鼻子前扇了扇,似乎想要扇去那份血腥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