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當仁不讓的爭取主導權(2 / 2)

大宋神探誌 興霸天 6649 字 6個月前

此言一出,君臣儘皆變色,王曾沉聲道:“我等不能如李賊所願!”

陳堯谘冷冷地道:“不能中了賊子的圈套,卻也不可畏首畏尾,此次必須征討西夏,不然羌民番人欺我國朝軟弱,邊境就永無寧日了!”

趙禎看著麵容平靜的狄進,莫名湧起了信心:“狄卿以為,該如何應對?”

《定邊十策》上麵寫的是策略,狄進對於具體戰術也有準備:“臣以為,當聯遼滅之!”

劉娥十分關注:“遼國也願對夏州用兵?”

狄進詳細解釋:“遼帝此前在中京城內通緝李元昊,擒之重賞,殺之重賞,又擬國書,問罪李德明,去其大夏國王封號,如若李元昊逃回夏地,命其送罪子檻送入京,接受審問,如若不然,遼國則要出兵伐之!”

“這一切是因為李元昊在壽宴上下毒,本欲害我,卻誤殺了遼國南院樞密使、左丞相張儉,遼帝於諸國使臣麵前顏麵儘失,此後李元昊又奇襲四方館,如此挑釁,遼國必然用武,不然麾下藩屬部落也會覺得遼庭可欺,不服管束!”

“然遼主絕不希望西夏為我朝所滅,更不願意看到我朝得河西之地,重開與西域的貿易,遼軍若是興兵入夏州,我軍不能引為盟友,反要慎之重之!”

此言讓殿內的氣氛緊張起來,自始至終,宋朝最忌憚的還是契丹遼人,擔心契丹鐵騎有朝一日再度大舉南侵。

如今看來,依舊有凶險?

所幸接下來狄進話鋒一轉:“依臣之見,遼主並不願撕毀盟約,與我朝再興兵戈,遼軍他日若在遼西之地聚集,用意莫過於對內平怨,對外威逼,讓我朝即便取勝,也不敢放心收服河西之地!”

曹利用之前之所以受重用,正因為他親自與蕭太後和遼聖宗接觸,了解對方君王的脾性,所作出的判斷讓人信服,如今狄進對於遼帝耶律隆緒的評價,同樣具備這樣的信譽。

劉娥緩緩點頭:“看來軍事之上,遼人並不能對我朝起到任何幫助,依舊是掣肘威逼!”

“請太後寬心,此番或許有所不同!”

狄進微微一笑:“畢竟遼帝的心思,黨項各部卻難知曉,他們隻看到了我朝要用兵,契丹的大軍也在逼近!”

殿內君臣眼睛一亮,立刻明白用意:“隻要宣揚遼軍進逼即可?”

狄進頷首:“蠻夷之輩,多畏威而不懷德,番人仰我朝恩德,不見得懼我宋軍,但倘若宋遼大軍一起壓境,他們必感惶恐,加以宣揚,定能亂其軍心!”

眾人皆為讚歎:“此法甚妙!”

這就是外交的便利了,四兩撥千斤,同樣能決勝於千裡之外!

不過狄進提出借勢後,又適時地潑了一盆涼水:“然李元昊不是一味的莽撞之輩,他既敢實施誘敵深入之計,必是用諜細探聽了邊軍的情報,知道軍中將領多輕慢西羌之輩,一旦開戰,恐爭搶功績,不遵上命!”

喜意消退,殿內氣氛再度沉重,大家心裡都不禁苦笑起來。

說一千道一萬,戰前準備得再好,終究要真刀真槍地打一場。

而宋軍內部驕兵悍將,五代遺風的情況,上下其實都有數。

那些主和的臣子,也並非要對區區西夏委曲求全,實在是擔心一旦不勝,得之不易的和平局麵被打破,國家又被拖入戰爭的泥沼。

畢竟前車之鑒,實在太多了,由不得很多渴望和平的老臣不重視!

“由此可見,首戰的成敗,至關重要!”

狄進卻在這個時候,說出最後的戰略總結:“首戰一旦取得大捷,番人知我朝天威,又懾於遼軍陳兵邊境,懼怕腹背受敵,懷柔之策必然奏效,對於李氏的統治是極為沉重的打擊!若是首戰失利,以李德明之能,我軍就不能輕信黨項諸部了,當即刻放棄‘和黨項’的策略,轉而營建堡寨,徐徐推進!”

劉娥看向眾臣:“諸位卿家以為如何?”

眾臣沉吟著,紛紛點頭。

劉娥愈發滿意:“那就應狄卿所言,和黨項,滅李氏!”

狄進起身行禮:“謝太後!”

在他當仁不讓的爭取下,對夏戰事的策略,以“和黨項,滅李氏”為主,再以《定邊十策》輔之,接下來群臣所作的,頂多是細節上的補充和糾正。

如果說之前還有爭議,那麼經曆了此番君前奏對,殿內重臣都是持認可態度的。

畢竟自己所言有理有據,對於三方局勢更是了如指掌,這樣的能臣所定的策略,才能讓宋軍以最小的代價,得到最大的戰略成果。

不過具體守邊的軍中將領人選,君臣都沒有詢問。

畢竟這位於軍中並無根基,貿然讓他舉薦,反倒容易得罪人。

然而狄進等了等,竟主動提了出來:“臣舉薦一將,或可擔此重任!”

劉娥暗暗凝眉,趙禎腦海中則想到了一個人選,但那位於前線並未立功,現在出馬似乎難以服眾,趕忙提醒道:“咳!狄卿慎重,準備舉薦何人啊?”

狄進頓了頓,說出一位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人物:“前環慶路兵馬提轄,劉平,劉士衡!”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