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趙禎:朕覺得給仕林的支持力度還不夠大!(2 / 2)

大宋神探誌 興霸天 5843 字 5個月前

楊懷敏越說,臉色變得越陰沉,最後更是咬牙切齒地道:“這些文臣,欺我等太甚!”

與前唐的太監相比,宋朝太監的權力本就大降,但原本再怎麼說,還有皇城司,還能外出監軍,耀武揚威。

現在可好,機宜司的成立,讓皇城司權力驟降,現在對西夏的戰略裡,更有一條令他們惶恐。

那是禦史中丞晏殊首先提出,後來又在《定邊十策》裡麵落實的,罷內臣監兵,不以陣圖授諸將!

官家的陣圖不授予倒也罷了,真要罷了內臣監兵,可就斷了一條內侍的晉升之路。

正如文臣外放知州,積攢功績後,回朝更能得到重用,內官外放監軍,亦是天子信任的體現,如果能好好貫徹天子的意圖,回宮後自然能水漲船高,不然隻在禁中苦熬,那晉升就太過漫長了。

同時這還是一條獲罪後重回中樞之路,曆史上任守忠由於極力巴結劉娥,在劉娥駕崩,仁宗正式掌權後,就把這個內官貶出去,但他卻靠著監軍得力,重新回宮,討好仁宗,後來仁宗駕崩後,轉而巴結曹太後,又舍棄曹太後投靠英宗,在各個掌權者中挑撥離間,反複橫跳,最後前朝的宰執們看不下去了,司馬光、韓琦、歐陽修、趙概聯手,直接越過英宗,將任守忠徹底貶謫,沒過多久就病死了。

現在任守忠沒有那等權勢,卻同樣要為自己考慮,沒有誰願意外出之路都被堵死,一輩子隻能在宮牆之內小心翼翼地侍奉各個主子,所以皇城司被奪權他忍了,但監軍被裁撤,就實在忍不了!

至於罷內臣監兵,是為國家大局,為前線戰事考慮?

他一個沒了根的宦官,理會那些作甚!

眼見楊懷敏的怒火同樣達到頂峰,任守忠開始添柴:“楊都知,此事還要從長計議,機宜司背後站著狄三元,此番《定邊十策》也是狄三元所獻,那位可是深受聖人和官家的信任,你千萬不能跟狄三元對著乾啊!”

楊懷敏怒了:“咱家沒想跟他對著乾,是他不放過咱家呐!江德明、閻文應,可都是這位入了京後的事情吧,現在是不是要輪到咱倆了?”

任守忠也是這麼認為的,所以想要敬而遠之,但現在遠不了了,就希望彆人上:“那楊都知準備怎麼辦?”

楊懷敏能被太後選中,執掌入內內侍省大權,也不會做火中取栗的事情,冷冷地道:“伱應該說,我們準備怎麼辦?到這份上了,閣下還想置身事外?”

“當然不會!”

任守忠不慌不忙,取出一封信件,推了過去。

楊懷敏接過信件,打開掃了一遍,眉頭揚起:“原來任都知早有準備,有了外臣出麵,我們再在太後耳邊吹吹風,讓他們去和那位三元魁首鬥去!”

“正該如此!”

任守忠清苦的臉上終於露出笑容,舉起茶杯,稱呼表字:“敬嘉溢兄!”

楊懷敏嗬嗬一笑,也以茶代酒:“敬稷臣兄!”

“乾!”

……

“任守忠與楊懷敏私下密談了近半個時辰?”

就在前後兩省的都知,敲定了同盟,準備開始行動之際,官家的寢宮外,張茂則站定,聽著親信的稟告。

他年紀固然小,但作為從小服侍官家長大的內侍,任誰都知道,隻待官家親政,張茂則必然能上位掌權。

於是乎,在大內總管一分為二,大夥兒跟著站隊,卻有些既不願意選任守忠,又不想跟著楊懷敏的,乾脆朝著張茂則靠攏過去。

張茂則也沒有膽怯地將他們拒之門外,反倒平靜地予以接納,加以安排,很快宮內的大小事宜也瞞不過他。

但張茂則並未為了一己之私,而是時不時地說給官家聽,事無巨細,原原本本地稟明。

此時亦是如此,在確定完消息無誤後,張茂則就走入寢宮,來到正在看書的趙禎身側,低聲道:“官家,方才任都知和楊都知,在外省偏殿密會,屏退了其餘宮人,不知談論了什麼……”

“不知談論了什麼?能讓兩位都知密會,近來還有何等大事?”

趙禎放下書卷,目光中閃動著怒意:“看來不讓內臣監軍,果然是有道理的,怪不得先生和仕林不約而同地強調這點,從江德明到閻文應,再看任守忠和楊懷敏,皆是這般偏私妄念,上了前線,豈不是要誤了大局?”

張茂則低垂著頭,不作任何評價。

宮內事宜,他隻負責稟告,一切判斷自然交給這位跟著太後學習之下,越來越成熟的官家即可。

而趙禎一語道破兩位大內總管的心思後,仔細想了想,又不禁發出感慨:“敢動這份心思,說明比起仕林為國朝所做的諸多功績,朕予他的支持還不夠大啊!得多做些事情,方能震懾小人之心!”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