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網 】,♂小÷說◎網 】,
嬌嬌偷笑,這也是她堅持把家裡哥哥都帶來學堂的原因。
老話說,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其實就是表明鼓勵的重要性,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鼓勵遠比批評更有促進作用。
有了族裡其餘孩子做比較,林護幾個進度超前太多,這樣總保持在一個被羨慕被崇拜的位置,他們習慣之後,就會更加努力,生怕掉下這個位置…
忙碌的日子總是過得飛快,一場一場的小雪,每個三五日就要光臨一次。
轉眼間,林家小學堂已經開課七八日了。原本大人們還擔心孩子們沒幾日過了新鮮,就要偷懶不肯去。
沒想到,嬌嬌調動孩子們的情緒極有辦法。課堂上回答問題積極又正確的,獎勵一顆糖。每日清晨考試第一的給一朵小紅花,紅花攢齊十朵就給一盒子點心。每日上課最認真最守規矩的,就給果子。
就是學個算數,道具都是用的大棗或者花生果。
孩子們上午學寫算,下午在家,為了第二日的獎勵,下午也沒有一個出門去瘋玩的,甚至夢話都在嘟囔著上學如何。
人是群體動物,無論老少又都有從眾心理。就是偶爾有一兩個孩子想要偷懶,眼見彆的小夥伴都在努力,今日樂顛顛拿回果子,明日又是兩顆糖,羨慕嫉妒之下,也就卯足了勁兒追趕。
許是第一課給村人留下了太重要的印象,也為了鼓勵家裡孩兒好好讀書,幾乎每家都要有人親自送了孩子過來。
男人們送了孩子,站在外邊聽一會兒,就笑著回去了。婦人們卻拿了針線,直接去了東廂房的大炕,湊在一起一邊閒話兒一邊等著給孩子們做飯菜。左右冬閒,家裡也沒什麼活計可忙。
林家的孩子,算嬌嬌在內,足有七個,自然也要派人陪著。
馮氏做菜手藝好,又惦記嬌嬌,就搶了這個任務,每日上午都陪著孩子們在祠堂裡。
林家孩子多,要做的棉衣棉被,自然也不少。
即便已經到了這樣的深冬,還沒有縫完,更彆提還有新式沙發上需要的各色墊子了。
婦人們眼見馮氏針線活這麼多,就都幫著搭把手兒。
馮氏回去同董氏商量了一下,就慢慢把活計拿去宗祠分給大夥兒幫忙,但是說起給工錢,婦人們卻是誰也不肯收。
畢竟西廂房裡,他們的孩子可是跟著嬌嬌學寫算呢,嬌嬌不但沒拿一文束脩,中間的一頓你飯菜也是林家出糧食,吃的比自家都好。她們若是幫著大伯家裡做些針線還拿工錢,那成什麼了?忘恩負義,見錢眼開!
馮氏眼見如此,回去又請示了公婆,就多送了糧食到宗祠,每日也請婦人們一起吃飯。
果然婦人們再沒拒絕,忙碌的也更是儘心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