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主家寬厚,每次開大灶堂,飯菜的油水都是足足的,比家裡可是好太多了。
自然也是人人愛吃,人人都盼著吃大灶堂。
小廝們記錄了男人的名字和人數,庫房那邊扣了他們這月的口糧,然後另外立了賬冊,從庫房搬了米
糧,大灶堂就開始冒起炊煙。
早飯是粥湯,包子或者饅頭,各色熗拌菜。
午飯是加肉的燉菜,饅頭或者米飯管飽,外加紫菜蛋花湯隨便喝。
晚飯有時候是打鹵掛麵條,有時候是發麵餅和骨頭湯、羊雜湯。
總之,頓頓有肉,細糧多於粗糧。每次下工吃飯,成了所有人最期待的事。
如此不過三五日,房子地基打下了,眾人也吃的臉上有肉了。
宋大人帶了三五個小吏,原本每日是自己開夥兒,但小吏水平實在有限,飯菜實在做的算不上好吃。宋大人還好,隔三差五會得了林家那邊送去的食盒,但小吏們就難過了。
這會兒眼見林家大灶整日飄出香味,小吏忍不住就同宋大人提了提。
宋大人滿心都撲在金米和地瓜上,這等小事兒自
然不放眼裡,直接把幾人的補貼銀子都送去了大灶,請求搭夥。
六個人的補貼銀子,一月足有十兩,也算不得少了,林家不吃虧也沒占便宜,不過是多燒一把柴,多添一把米,也就應了下來。
老爺子喜歡湊熱鬨,這幾日天熱,又抽煙抽多了,有些咳嗽,被老太太念叨得受不了,於是跑去大灶堂同眾人一起吃飯,圖個高興。
正好宋大人也過來吃飯,兩人坐一起,邊吃邊閒話兒。
“國公爺,我幾乎是趴在田裡,不錯眼珠兒的看著金米苗,一棵草都不敢留,怎麼看著還是不如你家那邊長得好呢?”
宋大人狠狠咬了一口饅頭,不甘心的眉毛眼睛都擠在了一起,惹得老爺子哈哈笑的得意又爽朗,“第一年種,照本宣科,怎麼也不如我家小子們種了幾年有經驗。你放心,秋日時候再選種子,我家那些肯定
也是要貢獻一半給朝廷。”
“當真?哈哈,我就等國公爺這句話呢!”
宋大人終於笑了起來,誇讚道,“就知道國公爺是個大方的,我就占一次便宜了。”
“這怎麼叫占便宜,你又不是往自家拿東西,都是為了大越,為了百姓。宋大人也是個好官啊!”
老爺子這話也不是恭維客套,畢竟宋大人紮根兒在自家農莊,一舉一動,他和滿莊子老少都看在眼裡。晚睡早起,偶爾半夜還要跟著巡邏隊在田裡轉幾圈兒,對金米和地瓜可謂是萬分用心。為的不就是以後推廣開來,大越百姓不用挨餓,不用為了吃飽肚子犯愁嗎。
對於這樣的好官,大夥兒怎麼可能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