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廿介紹完規則後,他也坐在了一隻木桶上。
“如果沒什麽疑問,那我們就開始吧。”
自然沒有人表示反對。
很快,一明一暗兩張牌都發到了每個人的手上。
林禦拿到的明牌是一張J,而後他看了眼自己手中的底牌,是9。
“真夠大的……”
林禦忍不住挑眉。
這輪看起來自己不用加牌了。
於是他看向了其他人桌麵上的明牌。
蕨是一張7丶藻是一張3丶苔是一張K。
他們三人也都在查看自己手裡的暗牌。
藻拿在手裡看完後不斷地摩挲著自己的暗牌丶蕨則是掀開一角後立刻扣下去。
苔拿起來看了一眼。
三人的表現暫時看不出他們拿到了什麽樣的牌。
而作為莊家的廿,則是和林禦的底牌一樣,拿到了一張9。
“苔沒有報BckJack,說明他的底牌不是A……”
林禦思考著,隨後廿開始詢問他左手邊的林禦。
“你要拿牌嗎?”
“並不。”
林禦搖搖頭說道。
21點這個遊戲雖然沒有必勝之法,但是這套遊戲是有能提高勝率的方法的。
這個方法算是在各種撲克類遊戲之中最廣為人知的了——因為這個方法太過傳奇了!
來自大洋彼岸丶人類最高等的學府麻省理工學院的華裔學生馬愷文帶著自己的同學橫掃了拉斯維加斯的賭場,利用算牌卷走了百萬美金。
這段故事甚至被改編成了一部名為《決勝21點》的電影。
林禦反覆觀看過那部電影——畢竟影片的主演之一凱文·史派西是奧斯卡得主,對於熱衷於表演的林禦來說,他不可能錯過這種有著大師級演技的演員所出演的劇情片。
因此,林禦也了解過那套算牌方法。
說白了,那是一個基於統計和概率學的即時計算策略——關注場上所有已經出現的牌丶並且給他們賦分。
雖然廿選擇了讓所有人都持有一張暗牌減少了每位參與者對場上信息的把握力度,但是他畢竟使用的是“單副牌”丶且有五個玩家。
這就給即時的計算提供了策略。
當然,對於林禦來說……這一把起手兩張牌拿到了19,即使是完全不懂拿牌最優策略的玩家也能知道,這把不應該拿牌了。
“如果以贏遊戲為目的,最多隻需要再多計算一個『交換牌』時的概率……而且這次就算輸了被問問題也無所謂,倒不如說我還挺期待廿多問點問題的。”
畢竟回答的很可能又不是自己……即使是自己回答,對於廿來說也可以形成誤導。
廿現在又不確定場上的四個人到底是不是林禦。
在林禦看來,最理想的狀況就是讓廿覺得這四個人都是自己也就是林禦的“人格”,然後再利用其他三個人的表現對廿進行誤導。
但是這也就導致了這場遊戲之中,林禦有著比“贏”更重要的任務。
“我得讓廿那家夥相信,我和其他三個是一夥的,還得在不驚動他們的情況下讓廿理解為什麽上次我還不是人格分裂丶這次就突然分裂了。”
嗯……不得不說,任重而道遠。
但林禦覺得,並非沒有可能性。
廿此時已經看向了坐在林禦旁邊的蕨。
“你要選擇拿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