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最後那隻猴醒悟了(1 / 2)

他也是知道這個消息的,所以大家其實對於李宇和王家之間誰勝誰負還是比較好奇的。

“你們這些人都知道啥呀。

我隔壁的表哥的堂妹的哥哥的二大爺是在守備將軍府裡麵做事情的。

這件事情是這樣的,昨天的時候,守備大人帶人以走私的名義將王家的車隊給抓了。今天當然是需要王家給一個解釋。

也就是說,這位大人為什麼會去王家的一個原因。

而現在看來是王家徹底妥協了,所以才捐贈出這些錢呢。

要不然王家如果被冠上走私軍用品,勾結韃子的名義的話,那王家的天可就塌了。”另一個幫閒對著大家解釋的說道。

好像他是他了解事情的原因,是比麵前這些人更有渠道更有關係,自己的地位更高一點似的。退出轉碼頁麵,請下載app愛閱小說閱讀最新章節。

而大家聽了他們的對話之後,也心中了然。

而這件事情也迅速的流傳了出去,就是在守備將軍府和王家之間進行了一個沒有硝煙的戰鬥。

最終的結果就是王家徹底失敗,為自己不理智的行為彌補捐贈了20萬兩的白銀。

而其他家震懾於李宇殺雞儆猴的結果,也怕成為王家一樣的下場,畢竟王家躲過一劫,如果他們還不識趣的話,說不定下一個倒黴的就是他們。

而且隻會比王家更倒黴。

所以其他幾家也紛紛的捐款。

一時間大家原來對李宇的鄙視和輕視的狀況馬上轉變過來,這個時候大家才認識到什麼叫做有軍權的守備大人。

這些人並不是他們能夠輕易得罪的,即使是李宇是新來的,在張家口沒有絲毫根基的,也不是他們能夠得罪的起的。

王家都栽了,他們又能夠什麼樣的,難道他們比晉商八大家還厲害。

所以那些原來被李宇邀請過的,稍微大一點兒的家族現在跟瘋了似的,馬上會去捐錢。

他們當然捐贈不會比晉商八大家那邊多,但是幾千兩上萬兩等等,也都拿了過去,生怕晚了,自己成為李宇的肉中釘,眼中刺。

到時候李宇可不會對他們有所顧忌,家破人亡可是不在話下的。

當這些家族匆匆的將錢送過去之後,心裡也就鬆了一口氣,生怕李宇他們不收了。

而這一波又讓李宇他們收到了大概10萬兩的白銀。看起來這個效果還是不錯的嘛。

另外又收到了來自曹家的五萬兩白銀,這也算是一個補償吧。

不過牛二倒是沒說什麼,但是對於曹家的管家則是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嘲諷了一番。

彆家一大早的就來了,而曹家卻是這麼後知後覺,等到大家都捐錢之後他才來,那就證明這道曹家其實對於李宇這次的威懾還是有著其他的想法的。

而此時曹家的家主卻在大發雷霆。

那些人不是東西,畢竟大家都在離開王家的時候說好了不會去給李宇捐錢,等到李宇真的在對付大家的時候,大家一塊兒去團結起來去反抗李宇。

讓李宇知道他們晉商八大家不是好惹的。

但是沒有想到一轉眼的功夫,這些人就把自己給賣了。他們去捐錢了,唯獨把自己給落下了,實在是太可惡了。

所以他也就匆匆的讓管家把這五萬兩白銀給補上,要知道他們曹家比王家並沒有強多少。

如果有其他幾家的幫助,他們還能稍微的抵抗一下,但是王家都自己認栽了,就剩下他自己的話呢,鐵定沒有好結果。這個時候的喬家家主才感到害怕。

當喬家的管家回來的時候,知道李宇把他的錢給收了之後,他也鬆了一口氣。

他就怕李宇以各種理由不收他的錢,那現在既然錢收了,也就是不會再對他出手了。

雖然自己晚了半天,補救措施還是比較到位的。

而就這樣李宇的威信在張家口這裡也就建立起來了。

首先就是讓王家低頭了,其他幾家肯定對李宇也有了懼意了,要不然倒黴的可就是他們了。

當時這也讓他們知道。李宇並不是他們能夠硬剛的,要不然最後倒黴的

還不知道是誰呢。

而最難受的不過於王承胤了,本來想通過這件事情將李宇的威信打壓下去,後續再聯合晉商八大家將李宇給排擠出去,到時候張家口就是自己的天下的。

沒有想到反轉來的這麼快,李宇就通過這一件小小的抓走私的事情就將事情全反過來了,現在李宇也算是徹底在張家口這立足了。

那自己的威信卻受到了不小的打擊。即使是和自己關係最鐵的王家,現在看見王承胤之後也有彆的想法了。

而如果沒有了這些人幫助的話,那他能夠使用到的力量就是大打折扣,也就是軍營裡的那一點人。

而現在李宇通過魯斌已經掌控了1/3的士兵。

他想想也都有些後怕,現在總體來說李宇在張家口的軍事實力上,並不比自己弱了。

想到這裡以後,王承胤隻能夠歎息一聲,現在隻能夠乖乖的低頭,等到有機會的時候再給李宇致命一擊。

而現在李宇他們也就算是有錢了,有錢了之後當然是大肆的招聘。

他就讓牛二開始在張家口那裡到處去征兵的方式,張家口這裡畢竟挺繁華的。

除了現在本地做生意的這些人之外,其實還有挺多的流民的。

而看到招兵時候,很多人都匆匆的去報名。

畢竟一兩銀子的薪酬還是管吃管住的,這讓他們非常的向往。

自己吃住可以在軍營解決,而這一兩銀子,也夠他們自己的家人活下去了。

雖然這些錢不是特彆多,但是最起碼也能夠吃一口飽飯。所以報名的人還是特彆多的。

李宇這邊招收士兵當然是非常嚴格了,有了在遵化的經驗之後,他也知道招收什麼樣的士兵,才能夠讓他們在戰場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