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庭聽了百姓的話以後,明顯愣了一下。他原本希望通過大義來讓百姓們留下,因為隻有百姓留在城中,這座城才能保持生機和活力,對朝廷也更有利。孫傳庭心中一直希望朝廷能夠善待百姓,給予他們美好的生活條件。
然而,當他張了張嘴,準備說出這些想法時,他最終選擇了沉默。畢竟,他無法決定朝廷未來會采取何種措施,也無法保證自己會長期留在這個地方。孫傳庭深知自己的局限性,他無法兌現自己的承諾。
儘管如此,孫傳庭並沒有放棄對百姓的關心和幫助。他明白,即使不能親自實現自己的願景,他仍然可以通過其他方式為百姓爭取利益。他開始積極與朝廷官員溝通,提出改善百姓生活的具體建議和方案。
孫傳庭利用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努力爭取更多的資源和政策支持,以改善百姓的生活條件。他與各地官員合作,推動農田水利建設、教育改革、醫療衛生等方麵的進步。他還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組織救濟活動,幫助那些生活困難的百姓。
從百姓的角度來看,他們曾經在朝廷和李宇治理下都生活過,因此對於哪個方麵對他們更有利有著清晰的認識。
首先,朝廷的賦稅製度給百姓帶來了沉重的負擔。由於賦稅嚴重,許多百姓被迫賣掉自己的兒女,甚至以換取一口飯吃。這種殘酷的現實讓百姓們深感無奈和絕望,他們渴望改變現狀,尋求更好的生活。
相比之下,李宇治理下的百姓能夠安居樂業。他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來減輕百姓的負擔,例如降低稅收、改善社會福利等。這些舉措使得百姓們的生活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他們不再為生計而擔憂,而是能夠專注於發展自己的事業和家庭。
此外,李宇治理下的稅收更多地來自商人和權貴身上。這意味著政府將更多的資源用於支持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而不是僅僅依靠對普通百姓的征稅。這對於百姓來說無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因為他們不再需要承擔過重的稅負,同時也能夠享受到更多的福利和機會。
因此,百姓們對於孫傳庭的挽留態度嗤之以鼻。他們清楚地知道,與朝廷相比,李宇治理下的生活更加美好和幸福。他們希望能夠繼續生活在一個公平、公正、和諧的社會環境中,享受到更多的機會和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