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現在崇禎已經同意了支持孫傳庭,那麼魏藻德即使有心破壞也無能為力了。
“孫大人,這次你可真是為大明立了大功。這次陛下可是更加重視你了。我以後要仰仗孫大人多多提攜。”魏藻德對著孫傳庭有些嘲諷的說道。他的語氣中透露出一絲嫉妒和不滿,因為他深知孫傳庭的功勞對於朝廷來說是多麼重要。
魏藻德一直以來都渴望能夠在朝廷中嶄露頭角,但他總是被一些機會所限製。他看著孫傳庭在戰場上屢建奇功,心中不禁湧起一股羨慕之情。他想象著如果自己也能像孫傳庭一樣立下如此輝煌的戰功,那他現在就可以在朝廷中傲視群雄,無人敢與之抗衡。
然而,現實卻讓他感到無奈和沮喪。他明白自己與孫傳庭相比,無論是才能還是機遇都遠遠不及。他曾經試圖通過各種手段來阻撓孫傳庭的發展,但現在看來,這些努力都是徒勞無功的。
孫傳庭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勇敢和智慧,更是因為他具備了一種獨特的領導能力和戰略眼光。他在戰場上總能做出明智的決策,帶領士兵們取得勝利。他的威望和聲望在朝廷中迅速攀升,成為了眾人仰望的對象。
魏藻德深深地意識到,要想在朝廷中獲得一席之地,光靠嫉妒和阻撓是遠遠不夠的。他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提升自己的才能和能力。他決定從現在開始,虛心向孫傳庭學習,借鑒他的成功經驗,不斷完善自己。
魏大人,你也不差。現在陛下可是更加聽信你的話吧。如果不是經常聽到你的話,陛下那麼多英明神武的決定我都認識不到。馬屁這一點還得是你魏大人。”孫傳庭聽出了魏藻德的話中的嘲諷,他也沒有慣著魏藻德,而是直接反擊回去。
“魏大人,你的口才真是了得啊!每次陛下做出決策,你總是能夠恰到好處地表達出自己的意見,讓陛下深信不疑。看來你馬馬屁功夫真是無人能及啊!”孫傳庭帶著一絲譏諷的口吻說道。
魏藻德被孫傳庭的反擊擊中了痛處,他的臉色頓時變得陰沉起來。他知道孫傳庭並不是真心誇獎他,而是在嘲笑他的拍馬屁行為。然而,他也不甘示弱,決定回擊過去。
“孫大人,你可彆小看我了。我魏藻德可不是隻會拍馬屁的人。如果沒有真本事,陛下怎麼會如此信任我呢?我隻是善於抓住機會,用恰當的言辭表達自己的觀點而已。”魏藻德自信地說道。
孫傳庭聽了魏藻德的話,不禁微微一笑。他知道魏藻德並不是完全靠拍馬屁上位的,他確實有一定的才能和智慧。然而,他也不願意輕易放過這個機會,繼續挑釁道:“魏大人,你的能力確實不錯,但是拍馬屁這一點還是讓人有些不敢恭維。如果沒有陛下的寵愛,你還能有今天的成就嗎?”
魏藻德被孫傳庭的話激怒了,他冷冷地看著孫傳庭,一字一頓地說道:“孫大人,你不必用這種口氣來質疑我。我魏藻德的成就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得來的,而不是依靠拍馬屁。如果你有什麼不滿,可以直接說出來,我們不妨好好較量一番。”
孫傳庭見魏藻德的態度堅決,也不再繼續挑釁下去。他知道魏藻德並不是一個容易對付的對手,而且他們也都是為了國家的利益而努力工作。於是,他決定放下爭鬥,轉而以合作的態度麵對魏藻德。
“好吧,魏大人,我剛才的話可能有些過分了。我們都是為了國家的利益而努力工作,沒有必要互相攻擊。我們應該團結一致,共同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孫傳庭誠懇地說道。
魏藻德看著孫傳庭的轉變,心中也鬆了一口氣。他知道爭鬥並不能解決問題,隻有通過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於是,他點了點頭,表示同意孫傳庭的觀點。
孫傳庭現在麵臨著一項緊迫的任務,那就是遷移一些百姓到新的地盤。他深知這個任務的重要性,因為如果這片土地被荒蕪了,那麼這些百姓將無處可去。因此,他決定親自帶領一支團隊前往新的地盤,確保一切順利進行。
在遷移過程中,孫傳庭不僅要考慮到百姓的生活需求,還要避免牛二等人重新占據這片土地。他知道牛二等人對這片土地有著特殊的情感和利益,他們可能會采取各種手段來阻止遷移計劃的進行。因此,孫傳庭必須時刻保持警惕,采取必要的措施來保護百姓的安全和利益。
為了確保遷移計劃的順利進行,孫傳庭製定了詳細的計劃和時間表。他與團隊成員密切合作,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他們將負責組織人員、物資和交通工具,確保百姓能夠安全、有序地遷移到新的地盤。
在遷移過程中,孫傳庭還積極與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和協調。他希望能夠得到他們的支持和幫助,共同推動遷移計劃的順利進行。同時,他也意識到這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可能會麵臨各種困難和挑戰。因此,他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隨時應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和突發情況。
儘管孫傳庭現在沒有時間去搭理魏藻德,但他並沒有忘記這個人的存在。他知道魏藻德是一個有野心的人,可能會對遷移計劃產生一定的乾擾。因此,他決定在適當的時候與魏藻德進行一次麵對麵的交流,了解他的想法和意圖。隻有通過溝通和協商,才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總之,孫傳庭現在的主要任務是遷移百姓到新的地盤,確保他們的生活得到保障。他將全力以赴,克服各種困難和挑戰,確保遷移計劃的順利進行。同時,他也會密切關注牛二等人的行動,采取必要的措施來保護百姓的利益和安全。
在大明帝國的另一端,李宇派遣牛二對劉澤清進行攻擊的事件,無疑給其他的軍閥們敲響了警鐘。他們開始意識到,李宇並非沒有實力去整頓他們,隻是他還沒有觸及到他們的底線。同時,李宇也認為他們都是大明的子民,不願意看到他們之間發生激烈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