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00章 朝廷的手段(2 / 2)

孫傳庭在聽到魏藻德的話後,臉上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眉頭緊皺,似乎在思考著什麼。他原本的想法是,將流民送到李宇那裡,這樣一來,韃子地盤上的大明百姓人數就會增多,從而減弱韃子對大明的威脅。他認為,這樣做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大明的疆土和人民。m.

孫傳庭也考慮到了李宇可能會對朝廷產生威脅,但他認為這是很久以後的事情,現在並不需要過於擔憂。然而,魏藻德卻提出了一個讓孫傳庭無法接受的建議,那就是將老弱病殘的人送到李宇那裡。這無疑與孫傳庭的初衷相悖,因為這樣做不僅不能達到他想要的目的,反而可能會給李宇帶來更多的機會。

孫傳庭深知,如果按照魏藻德的建議行事,那麼他的計劃將會完全落空。他原本希望通過增加韃子地盤上的大明百姓人數,來削弱韃子的力量,從而保護大明的疆土和人民。然而,如果送去的是老弱病殘的人,那麼他們不僅不能為大明做出貢獻,反而可能會成為李宇的助力。

因此,孫傳庭對魏藻德的建議表示了反對。他認為,這樣做不僅不能達到他的目的,反而可能會給李宇帶來更多的機會。他希望能夠找到一個更好的方法,既能保護大明的疆土和人民,又不會給他帶來太大的威脅。

崇禎皇帝說道:“好,就按照魏愛卿的辦法做。給李宇送去一些老弱病殘,讓他難受去吧。”

他不是喜歡沽名釣譽嘛,這次讓他進退兩難。

這個時候,崇禎皇帝可是非常開心的。李宇給崇禎填了這麼多堵,這次可算是能報複回來了。

魏愛卿聽到崇禎皇帝的話,立刻領命,開始著手安排。他精心挑選了一些老弱病殘的人,準備送往李宇那裡。這些人雖然身體有缺陷,但他們都是忠誠於大明王朝的子民,他們願意為朝廷效力。

孫傳庭雖然心中有著強烈的反對意見,但是麵對崇禎皇帝的堅定態度,他也隻能無奈地接受命令,按照朝廷的決定行事。然而,他內心深處並不認同朝廷的做法,他認為這樣做隻會進一步激化李宇與朝廷之間的矛盾,最終導致局勢失控,無法挽回。

孫傳庭深知,一旦矛盾升級到一定程度,李宇可能會采取更加激烈的手段來對抗朝廷,這對於朝廷來說將是一個極大的威脅。他擔心,如果事態真的發展到這一步,朝廷將麵臨前所未有的困境,甚至可能導致國家的動蕩不安。

作為一個忠誠的朝廷官員,孫傳庭並不希望看到這樣的局勢發生。他深知,朝廷應該以穩定為首要目標,通過妥善處理與李宇之間的關係,避免矛盾進一步激化。他希望能夠找到一種平衡,既能滿足李宇的合理訴求,又能維護朝廷的權威和穩定。

然而,孫傳庭也明白,要實現這樣的平衡並不容易。他需要與其他官員共同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他決定積極與同僚們溝通,分享自己的觀點和擔憂,希望能夠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和思考。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孫傳庭積極參與朝廷的議事活動,與其他官員展開深入的討論。他提出了一些建議,試圖尋求一種妥協方案,以化解李宇與朝廷之間的矛盾。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能夠為朝廷找到一個既能維護國家利益,又能滿足各方訴求的解決方案。

儘管孫傳庭的努力並沒有立即取得成果,但他堅信,隻要朝廷能夠保持冷靜和理智,不斷尋求對話和妥協的機會,最終一定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他決心繼續努力,為實現朝廷與李宇之間的和諧關係而奮鬥。

魏藻德作為一位官員,他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來解決流民問題。首先,他要求各地的官員安撫流民,儘力阻止他們前往李宇的地盤。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製定了一項計劃,將那些年輕的流民從中篩選出來,隻留下老弱病殘的人。

為了鼓勵這些人前往李宇的地盤,魏藻德決定給予他們一定的路費補助。這樣一來,他們就不會因為經濟困難而選擇不去。然而,如果這些老弱病殘的人仍然不願意前往李宇的地盤,魏藻德則采取了一種更為嚴厲的措施。

他決定不再向這些人提供任何糧食援助,迫使他們不得不離開原地,前往李宇的地盤。這種措施雖然看似殘酷,但魏藻德認為這是為了更大的利益考慮。通過這種方式,他希望能夠減少流民的數量。

在另一邊,牛二目睹了源源不斷湧入的流民,他一度誤以為朝廷有意與他們緩和關係,認為正是因為他們的勢力強大,才讓朝廷產生了忌憚。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流民湧入,牛二逐漸察覺到了不對勁的跡象。

這些流民中,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殘,而青壯年的人數卻寥寥無幾。這讓牛二感到非常憤怒,因為他原本期望能夠借助這些流民的力量來增強自己的實力。然而,現實卻是如此殘酷,這些流民根本無法為他們提供足夠的支持。

牛二開始思考這其中的原因,為什麼朝廷會故意將這麼多老弱病殘的流民送到他們這裡。或許,這是朝廷的一種策略,試圖以此來削弱他們的勢力,讓他們陷入困境。畢竟,這些流民需要食物、庇護和醫療等基本生活保障,而這些恰恰是他們所缺乏的。

牛二意識到,如果繼續讓這些流民湧入,他們的勢力將會被逐漸消耗殆儘。

牛二他們想要這些流民去開荒,將韃子地盤徹底占領。如果都是老弱病殘,那麼他們不僅不能開荒,而且還多了很多的負擔。牛二非常生氣,然後去劉宇,把這個事情告訴他。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