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八章 卑鄙手段(1 / 2)

代晉 大蘋果 4013 字 2個月前

李徽心裡明白如鏡,這些人當然都已經知道了上一則告示的內容。十多天的時間,就算他們遠在江南州郡,消息也已經傳到了。

他們這麼做,一方麵是無視自己,認為自己沒有膽子按照告示宣布的那麼乾。另一方麵,也在等著看自己到底會有什麼反應。這幫家夥都在偷偷的觀望,等著看自己的笑話。

事實上,暗地裡一些大族已經派了人偷偷的回來,在城中悄悄的打探消息。一些空置的大宅裡也有了仆役的身影。那些都是被派回來打前站,打探消息的。

二月初九,居巢縣令李徽發布了第二份公告。這份公告上宣布了對居巢縣城西蔣家大族的處罰。

“經查,居巢縣城西蔣家四年前離開居巢縣去向不明。經本縣詳細盤查,以及知情人舉報得知。城西蔣氏一族已然落戶秦國南陽郡。秦國乃我大晉敵國,蔣氏此舉為叛國投敵之行,為大晉律法所不容。故而本縣決定,從即日起將蔣氏一族於居巢縣城東鼓山之下的莊田一千八百畝,山地兩千畝儘數收沒充公。將蔣氏於居巢縣城西大宅沒收。所有蔣氏在居巢縣的田產宅邸全部收歸官有。後續本縣將繼續調查本縣遷移出外的人口去向,若有投奔秦國燕國等敵國之行,一律除籍,籍沒田產宅邸,並追究叛國投敵罪行。本縣百姓也可踴躍舉報,提供線索。線索確實者,可獲獎勵。特此公告周知。”

這份告示一出,頓時整個居巢縣城都炸了鍋。滿城百姓議論紛紛,驚愕不已。

很多人都認為李縣令這是動了真格了,居然真的動手了。那蔣氏雖非居巢縣最大的大族,但也是有頭臉的人物。居巢蔣氏祖上也曾在東吳為高官,子孫在大晉也曾為官。

不過奇怪的是,之前沒有任何跡象表明蔣氏離開居巢縣後去了秦國境內落戶的事情,倒是有知情人知道,蔣氏一族其實是四年前去了蕪湖縣。在蕪湖縣做起了運貨的生意,日子過的不知多滋潤。

但是,現在卻被冠以叛國逃離的罪名,說蔣家投奔了秦國,落戶了秦國。這樣的大帽子扣下來,籍沒房產莊園似乎便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也沒有任何人敢說李徽做的不對了。

這當然是李徽強行給這蔣氏扣上的一個大帽子。這也是做給其他居巢縣大族們看的手段。如果蔣氏再不露麵,這件事便坐實了。

如果其他大族再不露麵,那麼後續他們也將一個個的被戴上所謂‘叛逃他國’的帽子。除非他們現身澄清。

這種手段其實是有些卑鄙的,但李徽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對。李徽算是看出來了,對付這些家夥,必須下猛藥才成。

這幫人發跡於居巢縣,理當為目前居巢縣的困境出一份力。可是他們有麻煩便逃走,卻還霸占著本縣最好的資源,讓目前的局麵陷入困境之中,這是李徽不能容忍的。

況且,李徽手裡還掌握著一些他們的黑料。一些本地大族當初在逃走的時候是和馮黑子有牽連。為了能順利的逃脫,他們中的一些人曾給予馮黑子大量的糧食物資作為買路錢。以換取馮黑子的放心。

雖然這些行為隻是為了自保,也算無可厚非的行為。但是這從客觀上其實是一種資敵行為。馮黑子一夥人一開始的處境是甚為艱難的,沒有這些糧食物資,他們也無法立足。更不可能在後來擊敗了朝廷派來圍剿的人馬。

李徽當初並沒有太在意這一點,主要是想儘快穩定局麵,打擊麵不要牽扯太廣。也希望這些大族歸來之後,能夠為居巢縣的局麵做出貢獻。所以這些從湖匪口中得知的黑料都捏在手裡,也沒有上報給曆陽郡郡守王牧之知曉。

所以,李徽對他們用些手段也沒有什麼心理上太大的負擔。

但李徽其實心裡清楚的很,想要強行從大族手中奪田是不可能的。李徽從頭至尾也沒有這個想法。自己要是敢這麼做,便犯了大忌。自己若是這麼乾了,那麼這所謂的仕途也就到此為止了。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徹底喪失主動。

還是那句話,他需要的是大族回歸,重新耕種莊田,便可雇傭大量流民人力,起到養活流民和安置他們的作用。同時,讓他們回歸居巢縣,也可迅速恢複居巢縣方方麵麵的產業,吸納流民就業。

就算是手裡的那些大族賄賂湖匪的黑料,李徽也不會公開。一旦公開,便會徹底破壞整個大局,讓其他大族敬而遠之,再也不肯回來了。

李徽這一手卻著實有效。居巢縣在外大族們很快得到了消息。他們迅速相互聯絡,聚集商議。雖然他們都明白新任縣令是血口噴人,空口白牙的汙蔑,借口沒收蔣氏田產,但是他們也明白,如果裝死不出麵澄清的話,假的也會變成真的。

這廝會得寸進尺,將所有人都冠以同樣的罪名,用這種卑鄙的手段奪取他們的田產。而這種大帽子扣下來,反倒天經地義,讓他的行為有了合法性。

澄清的不及時,還會產生連帶的嚴重後果。所以,必須要回應,而且要當麵怒斥他的行為,揭露他的謊言。

在外大族們達成共識,便相約紛紛動身往居巢縣趕回。

但是,這些人心裡也打定了主意。絕對不會配合李徽的任何事務,回歸居巢縣隻是澄清謊言,當麵打臉。更是一種象征性的舉動,絕不給李徽任何他想要的東西。

這些人也想好了,各自向他們所交往的朝廷官員和大晉名士寫信,告知他們此事,做好把事情鬨大的準備。如果李徽要是敢強行侵沒私人田產,他們便立刻鬨到建康城去,鬨到朝

廷裡去,把李徽這廝的小小縣令的烏紗帽給摘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