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五章 靈感(1 / 2)

代晉 大蘋果 3504 字 6天前

兩天後,另1場測試在北城校場舉行。

北城校場西北角的射箭訓練場上,冬陽灑落在滿地枯草上。長達兩百步的射箭訓練場的1端,木頭橫杆的1頭是平日訓練射箭的起點。

平素的弓箭手的訓練便是站在橫杆外側向著儘頭5十步,8十步,百步外的數十個箭靶射箭。但今日,測試的不是弓箭手,而是全新鑄造的火銃。

之前在建康時,李徽曾用青銅火銃做過測試,但青銅材質昂貴且需要進行冶煉混合,故而舍棄。鐵器相對便宜,且硬度不遜青銅,又得江南大族供給,所以替代理所當然。

這1次測試的火銃在形製上和之前略有不同。雖然依舊是簡單的直筒狀的形製,但是為了提高射程和威力,這1次李徽命人鑄造的火銃在後方有1個球形的加厚的火藥室。這便是李徽想出來的解決的辦法。

道理其實很簡單。增加火銃的整體厚度和長度並不現實。材料耗費嚴重,重量增加太多,既不利於大批量的製造,又不利於單兵攜帶操作。由此,在後部增加加厚的火藥室,讓火藥在火藥室內爆炸發射,對於火銃管壁的損傷便會減小。由此,便可以適當的增加藥量,以獲得射程和增加威力。

說起來不過1句話的事,但其實,增加這個小兒拳頭大的球形火藥室可是大費周章。這年頭可沒有焊接技術,不能分彆製造之後焊接起來。要得到這個後部鼓著大包,通體中空的長頸花瓶狀的東西,隻能采取1體鑄造成型的技術,並且在鑄造時的精度和火候要把握的很好。

為此,鑄造作坊的鐵匠們可是撓破了頭,抓碎了肝。冶煉技術不發達的今天,這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不過,南方大族送來徐州的幾名鐵匠成功的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采用的是兩片泥胎築造1體成型的辦法。用兩片泥胎合成1個模具,築造時將兩片模具合在1起澆築。冷卻後將兩片泥胎分離,搗碎內部泥胎倒出,便成了花瓶狀的鑄件。

美中不足的是,在泥胎結合部留有築造的鐵線,不過這無傷大雅。

不得不承認,在冶煉技術上,徐州的鐵匠隻能打打兵刃農具,乾些簡單的鐵匠活。而南方來的則不同。他們在冶煉技術上已經頗為熟練,已經懂得在冶鐵時加上1定比例的碳來增加強度。甚至懂得2次淬火,退火回火這些操作。雖說不出原理,都是口口相傳言傳身教得知的,但這便是實踐出真知的魅力。

雖然鑄造出來了李徽想要的火銃形製,但是1切還需要測試才能驗證。

測試開始,起初按照正常藥量1兩2錢加上5十顆鉛彈從前段倒入火銃後部,用木棍探入壓實,確保火銃管中並無殘留。之後用引信插入預留的藥室上方的細孔之中。為了確保引燃,這引信是用燈芯草充分混合了火藥粉末鞣搓,之後乾燥搓製而成。點火之後燃燒猛烈,足以引燃內部顆粒狀火藥。

為了確保安全,李徽命人取來長杆綁在火銃上,命人所有人躲在泥包之後,這才下令開始點火測試。

兵士點著了引信,將長杆伸出對著前方。但見火花嗤嗤,引信燒入細孔之中。轟然1聲爆響,火銃前端火光和煙塵噴出,前方3十步外豎起的木板上篤篤篤連續爆響,瞬間在數尺範圍內被打出數十個小點。

眾人歡呼上前,個個喜上眉梢。李徽也甚為高興。火銃順利發射,沒有發生意外,這起碼說明是可以使用的。

之後又增加藥量,1點點的增加,最終加到2兩火藥之後,李徽認為無需再加了。射程增加到5十步之外,超出6十步外彈丸發散已經很嚴重,殺傷力也僅能潛入木板半寸,那說明已經殺傷力很弱了。這種火銃隻針對近程的敵人,45十步的距離能穿透薄木板已經很具備殺傷力了。

火藥2兩,鉛彈3十到4十顆,殺傷射程4十步到5十步,範圍4尺。基本可以定型了。

當然,這樣的火銃是有著巨大缺陷的。

其1,發射繁瑣,需要前端裝藥壓實,插入引信等1係列的操作,耗時過長。在做好準備的情況下,45十步的距離,敵人若衝鋒的話,最多隻能射出兩輪。

其2,不能連續發射。連續射擊兩次,火銃便滾燙發熱。特彆是藥室部分,燙的不能碰。也無法進行繼續射擊。作戰時恐要隨時用水冷卻才成,但戰場上又怎會有這樣的條件。得單獨背負水囊才成。

其3,設計上是有缺陷的。藥室的引信孔在發射時會噴出炙熱氣體和煙霧,損失能量的同時,也容易傷及兵士。另外這種結構的火銃不利於清理藥室內部燒結的火藥殘留。清理起來怕是隻能用鐵條探入其中進行亂捅亂攪才成,卻也不能保證清理的後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