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玄心裡也很高興,他很享受這種感覺。上朝之前,妻妾為他更衣的時候,謝玄便告訴她們,要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大丈夫在世,便要建功立業,為他人所仰望。無論相貌功業,他都很在意。
司馬曜熱情洋溢的褒獎了1番北府軍的功勞,對攻克彭城圍魏救趙的行動表達了極大的肯定。事實上,在此之前,司馬曜還為北府軍和東府軍的出擊表示了憤怒。那可是在沒有朝廷授權的情形下的出兵。但此刻,這些話自然都不必再提了。
當然,對謝安少不得1番誇讚。讚揚他有遠見,有眼光,建立了北府軍和東府軍,關鍵時候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謝玄在應答之中自是豪氣萬丈,表示北府軍將士士氣高漲,決意為朝廷儘忠死戰。有北府軍在廣陵,秦人1步也彆想南下。
但同時,謝玄也強調了東府軍的功勞,將整個計劃剖
析給群臣聽明白之後,許多人才意識到東府軍在留縣的狙擊是多麼的重要。東府軍1路北上,攻城略地,首先攻下留縣,阻擋敵人援軍抵達彭城,是彭城之戰能夠成功的關鍵。
敘述戰事過程的時候,謝玄口才頗佳,說的事驚心動魄,引人入勝,讓人如身臨其境。危急時,眾人1片驚呼。危機解除時,又是1片滿足的釋然。
當然,不少人隻是附和而已。但他們不得不附和。在目前的格局之下,即便再愚鈍的人都已經清楚的明白1件事情,那便是:謝氏已經無可爭議的站上了巔峰。
北府軍的建立,彭城之戰的勝利,將謝氏豪族已經推上了最頂峰。在此之前,謝氏雖然在朝中位重,但無兵馬實權,故其他大族還能角力。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都能和謝氏爭1爭,鬨1鬨。
桓氏在桓溫去世之後其實整體的實力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害。但現在桓豁戰敗自殺,襄陽失守之後,實力大損,也難以在實力上同謝安1較高下了。
衣冠南渡之初,王與馬共天下的格局是真當初的王導王敦兩兄弟控製了大晉的軍政。在之後,雖有豪閥輪流崛起,但都不能碾壓對方而達到當初琅琊王氏的高度。但現在,陳郡謝氏已經無限接近那樣的局麵。
私底下,已經有人談論‘謝與馬共天下’的話了。
謝玄之後,桓衝上奏了荊州的局勢。桓衝的胳膊上還纏著孝布,桓豁去世才1個多月。
襄陽被攻占之後,目前秦軍約莫有3萬兵馬駐守襄陽,其餘的已經撤走。眼下荊州北竟陵郡,桓衝安排了竟陵太守桓石虔率兩萬兵馬駐守。另桓衝的5萬兵馬駐守荊州以及巴東1線。江州兩萬兵馬進駐豫州廬江郡,此舉是作為壽陽桓伊兵馬的後盾,隨時馳援壽陽邊鎮。
總體而言,目前局勢穩定,桓衝的應對也是得體的。
敘述完大致情形之後,桓衝提出了辭去揚州刺史的請求。這令許多人感到有些吃驚。
桓氏曾占據荊州揚州江州等重鎮,特彆是揚州,乃京城所在之地。若是桓溫在世,怕是他打死也不肯放手揚州牧的職位的。但現在,桓衝要辭去揚州刺史的官職了,這便是實力所決定的結果。
如今的桓氏和之前已經不同,實力衰落是事實。而桓衝行事的風格和桓溫又截然不同。桓溫有篡奪之心,桓衝則並沒有。他隻想守成,保住桓氏的根基,對他來說更加的實際。
桓溫死了,桓豁死了,荊州兵馬大損。這種時候,放棄揚州是明智之選。桓氏的勢力縮回上遊之地是必然。荊州是桓氏的根基所在。
對謝安司馬曜等人而言,這件事其實1點也不意外。因為昨晚在宮中,就此事已經有了小範圍的議定。今日隻是在朝上走個程序罷了。
司馬曜安慰了桓衝幾句,褒獎他率軍援救荊州之功。對襄陽之戰中荊州兵馬的表現也給予了肯定。對桓豁朱序等人的死表示痛惜和哀悼。同時也接受了桓衝辭去揚州刺史的請求。
在這之後,便是論功行賞,權力重新分配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