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何,火硝的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在可預見的未來,東府軍的火藥不足的問題當可迎刃而解。且硝田產出的火硝純度更高,火藥的威力更大,火器的實用性將得到更進1步的提升。
現在的問題反而是冶煉技術需要提升,火器的製作需要優化。如何造出更多更先進的火器,反而成為需要解決的問題了。
解決了有無的問題之後,便要向更實用更先進邁進。
當然,這1切都非1蹴而就之功。製約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令大的1個障礙,便是財政不足的問題。
其實,今年以來,整個徐州衙署的經濟狀況都不好。錢如流水1般的撒出去,但是財政收入卻很少。為了休養生息,改善民生。李徽製定頒布了助農助漁的各種政策,這些政策中包括了減免賦稅這樣的條款。
加之各種支出名目繁多,各種作坊的建立都需要原料和人工的維持。北邊過來參軍的青壯百姓,拖家帶口的安置費。衙署的各項行政支出以及費用,裡裡外外全部都要錢。
從1開始,徐州財政的運行便不是正常的狀態。當初,通過飛錢莊借款數十億錢的行為,其實已經是非常規手段,蘊含巨大風險。後來事發之後,以李徽的退出作為代價,雖然沒有再追究責任,但是錢路卻已經斷了。
南方大族雖輸送了大量的錢糧,但朝廷最初的1毛不拔,東府軍養兵數萬的開銷足以耗儘這些錢糧。
可以說,徐州從1開始的財政運行便處於1種不健康的狀態之中。最近以來,更是變本加厲。
東府軍大戰勝利凱旋之後名聲大噪,大批將士得到晉升嘉獎。慕名投軍的人絡繹不絕。朝廷要求東府軍擴大兵員,以應對之後的局麵。所以東府軍現在也正在大量招募兵士。
養兵最費錢,北邊下來的大量流民要安置,這都需要錢款。所以財政狀況趨於惡化。
荀康算是會打理的,總是能在滿足刺史大人要求的同時,閃賺騰挪的將錢款用在最急需的地方。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財政不足,再有本事也不成。
為此,荀康已經和李徽商議過多次,商量應對之策。但目前徐州之地處於恢複民生的階段,百姓剛得溫飽,商業還剛剛起步,處於減免稅賦鼓勵發展的時期。因此財政的收入有限的很。不像以前,李徽在錢莊大把借錢,雖然債台高築,但手頭卻是有錢用的。
荀康提出了許多辦法來緩解財政緊張。但是都被李徽11否決了。因為那些辦法在李徽看來都不是好辦法。
比如荀康說,本地士族希望出資資助東府軍,但希望刺史大人能在秋後的徐州中正評議之事上給予照應。徐州本地選官,東府軍中的官職,可優先任命徐州本地士族子弟。
李徽當然不會答應這樣的要求。李徽是要計劃在徐州改變9品中正的不合理的製度的,他正在醞釀在選才上打破門第觀念,讓更多的寒門子弟得到機會的。為賢是舉,不論門第,這便是李徽希望在徐州看到的情形。
本地這幫土著士族,這時候提出這種要求來,那是斷然不被允許的。若是當初李徽初來徐州,人地兩生,舉步維艱之時,他們的幫助或許會被接受。眼下這個時候,想要拿錢糧來左右李徽,那是萬萬不能的。
況且,1旦這幫人進入了官僚軍隊係統之中,拉幫結派搞起來,自己反受掣肘。那是絕對不成的。
荀康提出的更改之前的頒布政策的想法,以減少安家支出和財稅收入的想法,李徽也沒有答應。朝令夕改,失信於民的事情更不能做。信任的建立需要長久的維護,但失去隻是1瞬之間。
荀康其實也明白這個道理,他隻是站在眼下的立場上提出這些建議,供李徽選擇。而且,每1項建議的利弊他都是明說了的。
故而這並沒有降低荀康在李徽心目中的地位,反而讓李徽對他更加的倚重。不得不說,在政務上,荀康是1把好手。李徽將徐州的政務交給他處置,放手讓他去管理下邊的官員,還是為自己騰出了諸多的時間的。
但問題終歸要解決。儘管李徽對徐州的前景並不擔心。人口正在大量的湧入,天地在增加,荒地複耕,民生向好。1旦百姓溫飽不愁,手中有了餘錢,局麵又能穩定的話。那麼徐州幾郡的商業和手工業便會自然而然的繁榮起來。到那時,財政狀況自然會好轉。隻不過那需要1個較長的時間。
而眼下,需要有個來錢的辦法。思來想去,李徽決定對徐州僅有的資源入手。
徐州靠海,是大晉重要的海鹽產區。這年頭,調味料少的很,鹽是百姓生活的剛需品。大晉的食鹽主要是從井鹽和海鹽兩種。井鹽產自西北,梁益2州多產。海鹽自然是沿海各地的鹽場,通過海水之中的提煉取得,所謂的‘煮海取鹽’便是如此。
梁益2州失去之後,大晉的鹽產便集中在了沿海之地。南方的廣州等地產出的海鹽難以長途運輸供應江揚荊州等長江沿岸之地。故而,這幾年,朝廷在徐州鹽瀆縣的鹽場加大了鹽場的建設和產出力度。徐州鹽瀆縣出產的海鹽,幾乎供應了東南江淮和江南的大片人口密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