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遇上自不必說,苦了誰也不能苦了兵士。最主要的事在聲譽上,東府軍在1場大勝之後,已經成為了徐州上下交口讚頌的對象。直在徐州,成為東府軍的1員已經是1件令人羨慕的事情。
自謝安要求李徽增擴兵馬之後,周澈得以放開手腳募兵。消息1出,便有大量的人前來投軍,幾個月來增加了45千人。若不是周澈嚴格控製資質,按照要求把關的話,人數還要更多。
之前為了不影響本地的勞力,所以對於徐州百姓加入軍隊是有許多條條框框的。募集的兵馬中有很大1部分是從北地逃來的青壯。這次募兵,荀康提出了意見。徐州百姓如此愛戴東府軍,不應對他們加入加以太多限製,而應該1視同仁。荀康說,很明顯,加入東府軍已經是1種榮耀,而進入東府軍從軍殺敵晉升官職已經是1條道路,不能讓徐州百姓失去這樣的機會,這是不公平的。況且,如今徐州大量百姓湧入,勞力將不再是大問題,按照這樣的湧入速度,35年時間,恐怕便要進行限製才是,所以不必太擔心。
李徽采納了荀康的意見。不過他還是堅持幾條原則,年紀,家庭,品性要過關。十8歲到3十歲之間的青年可以參軍,家中獨子或有幼子的不許,目的不純的不許。
所謂目的不純,便是那些想借機進入東府軍進行投機的。比如1些本地士族官員希望將子弟送入北府軍,但卻又不希望去打仗。要求安排1些安全清閒的職務,以謀得晉升功勞,進行投機的。
這些限製條件卡下來,範圍小了許多,所以招募的速度也慢了不少。李徽倒不在意這些,謝安要東府軍擴大1倍,達到4萬人。李徽卻是不會這麼做的。李徽建軍的思路始終是打造精兵,完善裝備和火器的配備。人數固然重要,但對於已經1小步踏入熱兵器時代的東府軍而言,那隻是1個小小的影響因素而已。養太多的兵馬,不但錢糧靡費,也暫時沒有這個必要。將這些錢財用在該用的地方才是最重要的。
不過,雖然征兵的限製條件眾多,還是有些例外的情形發生。比如1些逃難南下的孤兒,父親死在戰鬥中的遺孤,要麼無依無靠,參軍才是出路。要麼抱著為父親報仇的信念參軍,這些是無法拒絕的。
而另外1些情形,便是李徽不願遇到的情形。
9月初的1日,淮陰太守荀寧領著1對父子來求見李徽。
“李刺史,下官厚著臉皮來向你討個情。這1位是原彭城功曹劉翹。我大晉彭城攻克之後,他便南來,現在我淮陰郡做事。他和我乃是故交。來,顯宗,見過李刺史。”荀寧道。
那瘦削男子上前給李徽恭敬行禮,神態甚為謙卑。李徽笑著還禮,看那人倒也清俊,氣質溫和,給人頗有好感。
李徽以為荀寧的意思是,要為此人求官。於是道:“德寧,既事彭城功曹,又是你故交,便留在徐州做事便是。你去讓你兄長安排職位便是,舉薦給朝廷也是可以的。”
荀寧笑道:“刺史大人誤會了,顯宗不是來求官的,我是帶他來求刺史大人準許他的兒子參加東府軍的。”
李徽1愣,看向站在1旁的那名少年。那少年甚為壯碩,眼神甚為沉靜,氣質沉穩。
“是啊,李刺史,我這小兒立誌從軍,非要參加東府軍。但是年紀不夠啊。今年才十4歲,跑去幾次,都被打發回來了。回家向我哭訴,我拗不過他,便請德寧幫忙來求刺史大人。來,寄奴,還不給刺史大人磕頭麼?”
那少年上前跪地磕頭,李徽站在那裡呆呆瞠目發愣。
“他叫什麼?寄奴?”李徽問道。
“哦,寄奴是小名,家中喊慣了。我兒大名叫做劉裕!”劉翹忙賠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