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個多月的等待和準備,王恭得到了他想要的回應。
荊州刺史殷仲堪寫來回信,表示他會在王恭出兵之後出兵響應。並且,他在信中還給了王恭一個意外的驚喜。那便是,居於荊州的南郡公桓玄願意幫助自己聯絡豫州刺史楊佺期一同出兵。
豫州刺史楊佺期是荊州桓氏舊部所屬的梁州刺史楊亮之子,楊亮父子受恩於桓氏,一直感激於心。如今桓氏雖然衰亡,但楊氏父子對南郡公桓玄卻一直很恭敬。桓玄是桓溫幼子,今年歲數雖然隻有十五歲,但已經毋庸置疑的成為桓氏之主。楊亮父子經常回荊州探望他,對桓玄甚為謙恭。這當然是看在了桓溫的麵子上,但另一方麵,桓玄會來事,行止有度,也令楊亮認為桓玄是可造之材。故而經常領著桓玄出入各種場合,為桓玄站台增勢。
荊州刺史殷仲堪和楊亮頗有交情,殷仲堪到荊州任職之後,鑒於楊亮之故,對這位南郡公桓玄也是甚為客氣,引為座上賓。這當然不僅僅是因為給楊亮麵子,其實也是殷仲堪本身的需求。
桓氏雖然式微,但是荊州舊部尚在,桓氏屬下官員和將領如今開枝散葉身居高職要職。在荊州擁有相當大的影響力。殷仲堪想要在荊州做出一番事情來,或者是起碼要掌控荊州的話,那還是費一番周章的。所以,通過和桓玄交好,是最快最便捷的方式。而桓玄表現出的少年老成和聰慧儒雅,和桓溫截然不同。這讓殷仲堪對桓玄的好感倍增。
很短的時間裡,殷仲堪便和桓玄成了好朋友。他們經常宴飲遊玩,竟然儼然似忘年之交。
四月裡,殷仲堪接待了王恭的使者,王恭欲起兵討伐司馬道子和王國寶的想法,和殷仲堪不謀而合。先皇司馬曜之死對殷仲堪震動很大,司馬曜對自己素有恩惠,現在很明顯,司馬曜之死顯然是被人陰謀殺害的。若不討伐弑君的賊子,怎對得起先皇隆恩。
殷仲堪是個重恩義的性情之人,他不能允許自己坐視不理。所以王恭的邀請共同出兵,恰恰是他也想要做的事。
考慮到出兵之事牽扯甚廣,必須要得到荊州將官們的支持。而自己上任的時間沒多久,恐怕難以調動他們,令事情不諧。殷仲堪冒著巨大的風險,在考慮了數日之後將此事告知了桓玄,以征求桓玄的意見為名,探聽桓玄的口氣。
沒想到桓玄的反應出乎自己的意料,他不但沒有驚惶失措,反而認為該當這麼做。桓玄說,朝廷裡有奸佞之臣,理當除之。先皇的死因成謎,必要追究。司馬道子王國寶之流倒行逆施,殘害世家大族,一旦任由他們橫行,則人人自危,必須製止他們,製衡他們。
桓玄表示,自己願意為殷仲堪驅使,願意為他在此事上效力,說服軍中眾人聽從命令。並且他還說,憑荊州一州之兵威勢不足,他願意說服豫州楊佺期出兵,那樣的話,便可就近進軍建康,和王恭形成東西進逼之勢。
殷仲堪聞言大喜過望。豫州乃江淮之地,距離建康僅僅一江之隔。就算江州的陶範率軍增援司馬道子,也隻能阻擋荊州兵馬順江而下。豫州兵馬距離京城最近,他是沒法阻擋的。如此一來,則對京城的威懾更大。
桓玄說到做到,他親自前往豫州,並且帶來了好消息。楊佺期久在邊塞領軍作戰,隨父征戰沙場,立下累累戰功。大晉朝中之事,令這位懷有報國之誌的將領心中憤怒。當此之時,桓玄前來勸說,楊佺期甚至沒有詢問楊亮的意見便同意了此事。
王恭得到了荊州的回應之後大喜過望。殷仲堪和楊佺期的出兵,意味著東西並進的計劃已然成型。這便幾乎已經成功了一半。
而來自吳興的王廞也很快有了回應。如王恭所料的那般,王廞在回信中說,他已經聯絡了會稽郡的前吳國內史,會稽大族虞氏家主虞嘯父,興義郡大族郭凱之共同舉事響應。一旦王恭起兵,他們便在三吳之地起兵響應,截斷吳地水陸糧道,斷絕京城供給。
在王恭看來,此刻已然是萬事俱備,再無紕漏了。雖然徐州的李徽並沒有給予自己回應,而且有跡象表明,徐州東府軍正集結於邗溝沿線和臨海郡一帶。但在王恭看來,這更多是得知消息之後的自保之舉。
這個李徽,看來是隻想著自保,並不想參與其中。他之所以不肯給自己回應,大概四因為他不想公開留下口實,被人以為他站在自己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