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徽率領五萬東府軍於六月二十三晌午正式出征。除了作戰兵馬之外,另有兩萬民夫和郡兵組成的後勤隊伍,負責運送糧草物資和輜重。
此番出征算是東府軍曆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出征行動。北方衛戍區周澈所轄的近六萬兵馬,加上李徽親自率領的五萬大軍,將集結十一萬大軍於北徐州青州一帶。另外李榮調集三萬兵馬進駐彭城,彭城兵馬達到四萬五千餘。那也意味著,東府軍動用了全部兵力的九成,近十五萬兵馬參與此次戰鬥。
除了兵馬人數達到了曆史最高,此番武器裝備的規模和數量也創下曆史新高。
這幾年徐州沒有大規模的戰事,軍工方麵的生產製造卻一直沒有停歇。自從發現了露天煤礦,開始煉製焦炭煉鋼之後,在冶煉方麵取得了突破。冶煉出來的鋼鐵的強度和韌性都有了極大的提升。
由此,徐州火器的製造水平也上了新的台階。新一代長短火銃無論在精度還是射程上都有了提升。燧石的應用讓發射間隔和簡單程度得到了提高。用木棉和火藥製作的引火繩可以輕易被點燃,解決了大問題。材料的突破也讓火器的壽命有所增加。
製作工藝上也有所突破。精細零件的製作一直是難以逾越的難題。火器主要部位的零件的密封度和精巧度靠著澆築模具之後人工打磨成型,這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且效率緩慢。最厲害的鐵匠,也不能靠著手藝打造出光滑的尺寸合適的零部件。在需要大規模生產的狀況下,不改進工藝,那是很難有突破的。
李徽最終想到了辦法,當初見到葛元的時候,他曾配製出了硇水這種東西。李徽當時懷疑那是王水之類的混合強酸,這可以用來輔助打磨零件。
比如火銃的火藥室和火炮的炮膛藥室的密封性和光滑度的要求很高。澆鑄出來的坑坑窪窪的表麵很難打磨平整,如果用硇水進行腐蝕消解的話,將大大的提升效率。
葛元按照李徽的要求,配製出硇水之後,經過多次試驗,終於找到了硇水腐蝕消解的使用方法和用量之間的關係。采用點滴腐蝕的辦法,可以控製腐蝕鋼鐵的強度和麵積,消解凸起之處。采用硇水刻蝕的辦法,甚至可以在造型複雜零件的內側開槽打孔完成一些較為複雜的工藝。
多年來,李徽養著的一幫工匠倒不是吃乾飯的。大力提高他們的地位和待遇,鼓勵百姓學習技藝的做法也有了成效。年輕一輩之中湧現出不少肯動腦子的能工巧匠,克服了許多工藝上的難題,也做了許多的設計和工藝上的創新。儘管有些創新頗有些天馬行空,並不實用,但李徽依舊鼓勵他們這麼做。因為李徽知道厚積薄發的道理,隻要他們擁有這樣的熱情,便會鑽研進去,越發的精湛,最後必能有成效。
比如為了解決火銃最大的短板‘射程’這個問題上,便有年輕工匠提出了‘抬銃’的設計。簡單來說,便是加長火銃槍管,達到增加射程的目的。他們設計出長達丈許的加長槍管的火銃,射程增加到了一百多步而威力不減。
但這樣的‘抬銃’笨重之極,需要兩個人抬著走。發射時,前方一人將槍管扛在肩膀上,後方一人瞄準發射。這便是‘抬銃’的名字的由來。
看起來似乎解決了問題,但其實完全得不償失。抬銃的上彈瞄準開火需要很長的時間,效率極低。綜合研判下來,根本不如弓弩的打擊效率。兩名士兵用強弩一樣可以打擊百步之外的目標,而且更便捷,殺傷力也不亞於火銃。這抬銃發射一次,弩箭都能射出好幾輪了。更彆說清理槍膛困難,容易造成兵士的受傷等種種的問題了。
這樣的火器完全不實用,也浪費大量的人力,相當於降低了戰鬥力,當然不會被采納。但是李徽卻還是給設計出抬銃的工匠給予了肯定和褒獎。這既是褒獎他們敢於想象的鑽研精神,更是對他們的一種鼓勵。
而且,此物也並非全然無用。抬銃給了李徽一種啟發,那便是火器及遠的問題是並非沒有辦法。在火藥性能無法提高的情形下,還是有各種手段進行射程的加強和威力的增強的。
抬銃雖然效率差,但是它是真的能及遠。並且,它的精度是弓弩無法比擬的。弓箭手很少有能百步穿楊的,但是火銃手稍加訓練,便可射中遠距離的敵人。抬統可以精確射中百步外的人形靶子,精確度高達六成,這已經不是單發弓箭可以比擬的了。
正是看到了這個優點,李徽其後提出了打造威力強大可及遠射擊的狙擊火銃的想法。這東西不用多造,每軍配備個二三十支,用來遠距離的狙殺敵人的將官,必然起到奇效。
這便是抬銃給李徽帶來的啟發。在不久後,那幾名設計出抬銃的年輕工匠便實現了李徽的想法。他們造出了更為精確,射程達兩百餘步的重型火銃。槍管長度依舊達到丈許,但是後膛加厚,裝藥更多。子彈是拇指大小的鐵球子彈,隻裝三發,充分利用藥力催動。強勁凶猛之極。
經過多次試射試驗,兩百步外人形標靶命中率七成,命中的目標上,三枚鐵球彈至少一枚命中標靶。以人形木樁穿著製式盔甲進行試射,鐵球彈可擊穿鎖甲,深入木樁三寸。這充分說明了其威力。
當然,這狙擊火銃麵臨著同樣的笨重,擊發準備時間長,攜帶不便,需要起碼兩名士兵操作等缺點。但此物的目的是為了狙擊對方的領軍將官,是暗箭傷人的手段,無需連續射擊,隻需發射幾次,射殺對方領軍之人便可。
李徽批準製造了一批二十支狙擊火銃,配發到各軍之中。各軍中火銃隊中特設狙擊組,選出十餘名狙擊手便可。不求能夠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隻要能夠豐富戰場手段,在關鍵時候擊殺幾名敵軍將官,那都是有好處的。
除了火銃之外,在冶煉技術提高,鋼鐵冶煉達到了基本的材質要求之後,東府軍的火炮鑄造也有了大力的發展。
這兩年多來,東府軍鑄造大小火炮近一百三十門,加上之前鑄造的一些,數量已經超過了兩百門。
按照‘兵種專精,協同作戰’的指導原則,各軍組建了專門的炮兵營,進行了專門的炮兵訓練。
雖然東府軍鑄造的火炮都是最基本的堪稱簡陋的火炮,而且大部分都是幾百斤的小型火炮。但是,這些火炮的威力不可小覷。比之什麼投石車弩車的破壞力強了不知道多少。
一門普通的火炮,其射程都在七八百步之遠,遠遠超過了攻城投石車的距離。密集發射之後,其打擊效果令人恐怖。更彆說東府軍還有一些重器。千斤炮和重型炮雖隻有數十門,但射程都超過千步,且威力更加的強大。
如今的東府軍,已經基本舍棄了投石車和攻城車這種攻城器械。這些東西都是冷兵器時代攻城的利器,但在東府軍這裡基本已經被淘汰。易損而且耗時,攜帶困難的這些攻城器械已經在火器麵前黯然失色。
當然,火炮這種東西靡費太嚴重。鑄造這些火炮以及發射它們需要的炮彈火藥都是極為靡費的。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這句話在此刻也是適用的。但好在徐州這些年經濟繁榮,少有戰爭。又采用先軍之策,物資財力傾斜軍隊較多。咬緊牙關累著褲腰帶也要讓火器成型,這一點是李徽的堅持,自然能夠排除困難。
李徽極為重視炮兵的建設,他知道,這些炮兵便是碾壓般的存在。他不但全力支持鑄炮,更親自為炮兵進行培訓。李徽其他的東西或許不太懂,但火炮彈道,計算射擊諸元這等事情他還是懂的。隻是教會這些炮兵計算這種東西有些不太可能,畢竟很難以後世的知識去教會他們什麼拋物線什麼初速度等概念。所以李徽便讓他們背誦表格。自已計算出的射擊諸元,對應實際的射程效果總結出一張表格。以最終的射程和方位倒推射擊諸元的方位角度藥量等等,讓炮手們牢記於心。
在發射火炮的時候,隻需報出大致的攻擊距離,炮手們便可以通過這個表格找到對應的諸元,從而調整方位角度等,完成此次炮擊。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這麼做固然有誤差,但基本保證了在極短時間裡完成瞄準炮擊的全部流程。
這是在最短時間裡建立一支能夠作戰的炮兵的有效辦法。其他的操作保養運送等之類的東西,在日常進行訓練的時候摸索出一套流程來,之後按照流程來進行規範便可以了。
種種這些方麵的進展,給了李徽極大的底氣。李徽知道,這樣的一支兵馬意味著什麼。單論作戰力而言,東府軍絕對有摧毀任何一支兵馬的力量。
隻不過,成敗的關鍵並不完全取決於這些方麵,倒也不能以為可以高枕無憂。戰爭的因素有很多,武力兵器的強盛隻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建功立業所需要的因素就更多了,武力強盛更是其複雜的各種因素中的其中一個因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