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一二三…噸(1 / 2)

“韓大人,您這是什麼意思?”趙靖忠笑道:“難道說是這三個錦衣衛的官差,把魏閹的屍首掉包了不成?”

聞言,盧劍星三人急忙跪地道:“大人,卑職萬萬不敢。”

韓曠沒有說話。

趙靖忠伸手去棺材裡撿腰牌,趁機用手指碰了碰焦屍的咽喉,立時就確定屍體不是魏忠賢。如果陳樂在這裡,一定會十分好奇,問他是如何確定的。

喉結?

應當不是,魏忠賢是成年後才淨的身,不該存在喉結這種破綻。

將腰牌撿出來的趙靖忠說道:“我看啊,這就是魏閹。好幾十個錦衣衛,親眼看到魏忠賢自焚而死,誰這麼大的膽子,啊,敢在眾目睽睽之下耍花樣,那真是不要命了。”

趙靖忠當然不是為了護著盧劍星三人,對他而言,從他選中這三人執行這趟任務的時候,他們就是已經是死人了。

他是為了自己。

若是朝廷承認魏忠賢死了,就絕不會再找魏忠賢,那他和魏忠賢的關係,就不會被人發現。

但這事破綻太大,實在難以令人信服。

尤其盧劍星三人是趙靖忠派出去的,韓曠這位如今的東林黨黨魁,典型的黨同伐異型官僚,是不會錯過報複閹黨的機會的。

從後麵的劇情也看的出來,他就是想利用盧劍星三人,找出證據,除掉趙靖忠。一直窮追猛打,直到最後皇上出麵,對韓曠說,說到盧劍星為止,不要再讓盧劍星咬出其他人。

靚仔樂一直覺得,崇禎時期的東林黨,除了黨爭,其他的事會的真不多。

“趙公公,皇上少年英才,火眼金睛,您在他跟前做事,多加份小心總沒錯,出了岔子誰都脫不了乾係。”韓曠意味深長道。

趙靖忠應道:“是,韓大人說得是。”

大明可以說是“三權分立”,政治體係主要有三大力量,一是皇帝,二是宦官,三是文官。皇帝本身自不用說,是皇權的中心,國家的最高首腦。

永樂時成祖設東廠和錦衣衛,都是所謂的“親軍”,皇帝可以直接調用,因此從太祖到成祖,皇權都是極大的。

到了宣宗以後,改造都察院、設司禮監,其中司禮監由宦官掌管。司禮監大抵相當於中央辦公廳,是掌印、掌筆的,所有大臣的奏疏,都得司禮監批了才算數,宦官的權力開始高於文官,有接近皇權的趨勢。加上宦官又離皇帝特彆近,幾乎屬於“心腹”級彆,因此皇帝對宦官還是很信任的。但不能一說到宦官就覺得奸佞橫行,宦官其實並不全是壞的,其中不乏有為了國家好的。

不過文官並不這麼認為。文官們雖然執掌各部和都察院,但其實他們一直被宦官壓在身下。很多著名的文官都是被宦官搞死的,其中包括著名的千古忠臣於謙同誌。

到了孝宗、世宗的時候,皇帝清了一次宦官,文官上位,皇權、宦權、文權處於比較平衡的狀態,三股勢力大體均衡。

明末時期,宦官又開始上位了。

到了電影之前的天啟年間,宦官的勢力達到了頂峰,基本上處於宦官能分分鐘玩死人的節奏,文官敢怒不敢言,言了後果很嚴重,《五人墓碑記》可見一斑。

是以如今崇禎在位,露出鏟除閹黨的苗頭,東林黨如何不儘心儘力?

不止要鏟除閹黨,還要防範新的閹黨誕生,就不難理解,韓曠和趙靖忠表麵和氣,實際卻暗流湧動的原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