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要靠做的(1 / 2)

趙穆的話還沒收完,陳樂已搶先嗬斥道:“混賬,竟敢辱罵王後,找死!”

他的動作之快,連兩名侍衛都來不及反應。趙穆被他踢中嘴巴,登時血流如注,臉頰腫起,痛不成聲。

以朱姬的聰慧,哪裡會不明白陳樂之所以動手,是怕趙穆當眾說出與她有染的事。

她感激地看了眼已返身坐下的陳樂,向莊襄王說道:“大王,我要親自懲戒這個奸賊。”

莊襄王顯是對朱姬愛寵日增,點頭道:“就如王後所請。來人,給我把這奸賊押下去,等待王後處置。”

衛士領命,拖著趙穆,如同拖條死狗像般,將其拖了出去。

陳樂乘機看了嬴政一眼,有日子不見,他長得壯實了一些,雙目愈發有神,氣度也更為深沉,顯是受這宮廷氛圍的影響。總而言之,嬴政整個人看上去,比之前多了幾分氣度。

但並不是陳樂關心的,他會看嬴政,是因為隨著嬴政漸漸長大,他既不像莊襄王,亦不像朱姬的麵容,隻怕會越來也明顯。

好在有呂不韋在前麵背鍋,陳樂也並沒有那麼擔心就是了。

待侍衛將趙穆拖下去後,莊襄王看向陳樂,龍顏大悅道:“太傅先送回樂乘首級,又擒了趙穆回來,大大替寡人出了口氣。呂相國,你認為寡人應當如何獎賞太傅?”

陳樂忙謙遜道:“今次之所以能出師告捷,全都倚仗呂相國的計策,讓人為我們造了四塊假麵具,這才能馬到功成。呂相國才是真正立了大功的人,陳樂隻是出了些力氣罷了。”

呂不韋見他毫不居功,還把功勞歸於自己身上,大為高興,大笑道:“大王,我大秦得陳樂如此人材,實乃大王之福。不過樂乘趙穆之事仍須保密,暫且不宜在此刻重賞陳樂。不僅如此,還要裝模作樣,責他辦事不力,才好掩人耳目,望大王明鑒。”

聞言,莊襄王皺眉道:“寡人雖明知事須如此,可是一見太傅,心中難掩歡喜之情,斥責之事,便就罷了吧。”

呂不韋笑道:“這事由老臣去辦吧,大王母須為此勞神。”

便在這時,朱姬笑道:“陳太傅回來,最高興的就是王兒,彆人教他劍術兵法,他都不肯學習,說要由陳太傅指導,他才聽得進去。”

陳樂抬頭向嬴政看過去,後者在聽了朱姬的話後,也正向他看過來,兩人的目光在空中交彙,陳樂立馬便知道,這是朱姬的無稽之談。

至於她會這麼說的原因,陳樂懶得去揣摩,猜中亦或猜不中,都不是值得高興的事。

她的話音一落,呂不韋笑道:“政太子恐怕要失望了,陳太傅稍作休息後,又要出使六國了。”

陳樂和朱姬三人,俱都有些愕然。陳樂當即明白,先前呂不韋說的有重要的事讓他去做,是什麼事了。

想不到說了半天,這件事還是落在了他頭上。

莊襄王歎道:“寡人也舍不得太傅如此辛勞,不過相國說得對,若要亡周,雖有出師之名,也需速戰速決。此事非太傅不可。”

朱姬皺眉道:“大王和相國忍心讓陳太傅不停地奔波勞碌嗎,這般辛苦,隻怕是鐵打的身子也熬不住啊。”

靚仔樂:“……”

當著莊襄王的麵,呂不韋半點也沒想過,朱姬心疼陳樂的身子,會另有原因。他賠笑道:“王後放心,距離出兵還有些時日,太傅至少有一個月的時間,可好生休養的。”

“我大秦人才濟濟,微臣在這行軍打仗方麵,實在沒有經驗,再加上與魏趙勢成水火,為何……”

靚仔樂的話還沒說完,就呂不韋嗬嗬的打斷道:“經驗俱是培養出來的。陳樂你文武兼備,定可勝任有餘。”

“至於以前的那種種嫌隙,如今破壞了合從之議,正是人人自危,唯恐我們拿他們開刀,他們巴結你都來不及。此事便就這麼定了,你莫要謙辭了。”

當著莊襄王的麵,你說就這麼定了?足見他心底對這位堪稱由左右逢源運作起來的大王,所謂的恭敬,大抵隻是停留在表麵而已。

他把話說到這個份上,陳樂沒再多說什麼,點頭應下。

事情說完,莊襄王又問起了陳樂在趙國的遭遇,陳樂自是知無不言,言就半真半假…繪聲繪聲的把之前說給呂不韋聽的,又說了一邊。聽得初聽這些的莊襄王等人,不住動容變色,說到緊張刺激處時,朱姬還風韻十足的,拍了拍高挺的酥胸。看的正在講故事的陳樂:“……”

到了黃昏時分,莊襄王才肯放陳樂回烏府。

他來時坐的呂不韋的馬車,自然由親自送他回來。

此刻已華燈初上,透過車簾看著外頭的鹹陽景色,陳樂心中一陣平靜。

“陳樂,不要怪我讓你東奔西跑,馬不停蹄,好似一刻都不得停歇。”呂不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我實是一番苦心,希望能把你培植為我最得力的助手。六國之中,皆有與我互通聲氣的人,眼下既定了由你出使,我會先派人前往打點,為你鋪好前路。”

陳樂點頭道:“多謝相國厚愛,陳樂一定肝腦塗地,絕不讓相爺失望。”

讓人扮成呂不韋的念頭一閃而過,又被陳樂放下了,有些事,還需要他去做。

比如以莊襄王的身體,或許不會死這麼早?這樣的事,若沒有他,陳樂顯然是做不出來的。

再等等。

聞言,呂不韋滿意點頭,歎道:“如今對我來說,最緊要就是爭取時間,先安內後攘外。隻要有朝一日,我能在這裡站穩陣腳,便可開展大業。”

“今次你的出使,任務非常重要,務必要讓六國間加深成見,難以聯手來動搖我們。人性貪婪,無一例外,隻要我們不惜財物,去賄賂各國大臣,便可跛壞他們的計謀。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烏家正是在他這種懷柔手段下,最終決心背棄趙國,投靠秦國,確是非常奏效。雖然這其中也少不了趙穆和孝成王的功勞。

就難怪這一套,會被呂不韋視為無往不利的良方了。

見陳樂沉默,呂不韋也不介意,又道:“對六國的策略需各有不同,大方向上,仍是包圍三晉,聯結齊楚,孤立燕人。隻要三晉滅亡,其他三國便可不攻自破,天下便是大一統的局麵。好結束這數百年來群龍無首的僵局。”

說到最後,這個從商人躋身成為手握國家權柄的厲害人物,眼裡閃出懾人神采。

他說的一定會實現,但和他沒什麼關係就是了。

呂不韋所說的策略,是範睢遠交近攻的廷續,以兼並鄰國的政策為骨乾,如今第一個犧牲品就是東周君了。

曆史也證明了這是可以成功的策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