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蟜謀反,跟燕丹有什麼關係,無論成蟜成功與否,燕丹都拿不到半點好處吧?
“其實很多時候,最難猜的就是這種!”言晏笑著說道,很多時候,很多事情其實並不是一定需要獲得利益才去做。
有時候很可能就因為是單純的看對方不爽,然後就去做的。
從成蟜謀反的草率和隨意來看,很明顯背後並沒有精心布局,就是有人單純的不想讓嬴政、呂不韋好過而已。
否則成蟜的這次謀反也不會是這麼草率的開局。
無論是秦國楚係在背後,還是他國間者,都一定會是精心謀劃,至少是看起來成蟜有幾分勝算的樣子,而不是現在這種,檄文發了,謀反之事也做了,但是卻又將大軍留在屯留,不率軍反攻鹹陽,也不退。
正常一點的謀反,都是在發布檄文之後,就直接率大軍返回鹹陽了。
所以,言晏猜測的是,成蟜和樊於期都是腦子一熱,然後謀反的,結果等到起事之後,才發現,一個景從的都沒有,自己也清醒下來了,變得騎虎難下,不知道該怎麼辦!
樊於期倒是想過讓成蟜率軍返回鹹陽,隻是他以為他讓成蟜發布檄文之後,秦國境內會有人景從,就算無人景從,外國也會聲援他們。
可是沒有,一個都沒有,所有人都在觀望,都在等著看熱鬨。
然後樊於期腦子也清醒了下來,造反不是這麼造的,他們什麼計劃都沒有,什麼盟友都沒有。
甚至大軍之中都是一片的迷茫,所有大軍將校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他們都是秦國的勳貴之後,出來的時候都說是來鍍金的,可沒有人跟他們說是要出來謀反的。
因此,哪怕樊於期想率軍返回鹹陽,也沒有人同意,也指揮不了這些人。
他們都在等,等著家裡的傳訊,告訴他們,他們該怎麼做,是家裡的意思,還是單純的是長安君自己的意思!
所以謀反是謀反了,但是大軍卻依舊停留在屯留,等著四方的情報,等著各方的回應。
於是,他們沒能等到一個盟友,卻白白錯失了最佳的趕回鹹陽的機會。
若是在起事的第一時間,他們就從屯留撤回函穀關中,函穀關的守將也會保持觀望態度,放他們入關,讓他們率軍返回鹹陽,或許還有可能成功。
隻是,這個機會被樊於期等人都錯過了!
嬴政和呂不韋返回了鹹陽,調動了大軍前來平叛!
於是那些觀望的人,也不敢阻攔大軍的出征平叛。
準確來說,在最初的時候,所有將校幾乎都是在觀望著,兩不相幫,先到先得。
他們不會阻攔王翦率軍出關,也不會阻攔成蟜率軍回鹹陽,就等著看誰先過關。
隻是成蟜和樊於期的作為,已經讓那些將校都知道,成蟜和樊於期等死吧!
楊端和也有些無奈,相比於秦王政,其實他跟成蟜的關係更近,算是成蟜府中的客卿,若是成蟜在謀反之前先跟他說一聲,不說舉兵響應,至少也能出謀劃策,也比現在這種孤立無援要好的多。
楊端和同樣想不通,秦王政非先王親生這種事聽聽就好了,真有人會去信?
當今大王與武王長相相似也不是一兩個人說的了。
更何況,宗室子弟的血脈是能夠亂來的?
真當先王在接秦王政回來的時候沒有查過這些事?
所以,楊端和隻能說,腦子呢!
“聽說將軍與成蟜是舊識?”王翦看著神遊物外的楊端和問道。
楊端和歎了口氣,他和成蟜相識在鹹陽並不是什麼秘密,也沒有什麼好掩飾的,但是能成為秦國將領常青樹,楊端和也不是浪得虛名的。
“大將軍希望我去勸降長安君?”楊端和絕口不談自己會不會跟成蟜勾結,而是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站位。
王翦看著楊端和,神色不變,但是心底卻是認同了幾分,確認過眼神,跟自己是一樣穩重之人!
“將軍可有把握?”王翦笑問道。
“可以試試,但是成功的可能性應該不大!”楊端和也明白王翦已經沒有再懷疑自己,也鬆了口氣,繼續了話題。
“此戰不好打啊!”王翦歎了口氣,看著在座的同僚們。
嬴政為什麼從那麼多將領中就單獨選他為主將,不就是因為自己夠穩重嗎,所以也代表著,叛亂必須平定,但是成蟜也必須活著。
若是真想成蟜死,來的就是蒙驁、是王齮為主將了!
因此,王翦也有些頭疼,很多手段就不能用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