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龍的學名叫花尾榛雞,俗話說天上龍肉,地下驢肉,說的就是飛龍!
還有寧吃飛禽四兩,不吃走獸半斤的說法。
雖然天上的飛禽多不勝數,但肉質與味道能與飛龍相提並論的,近乎沒有。
而且飛龍個頭很小,最大也超不過一斤,宰殺一隻飛龍最終能得的肉也隻有半斤多點,這點肉一般會用來做湯,放點口蘑、人參,那簡直是人間絕味!
再說這沙半雞,它又稱須山鶉和斑翅。
肉質細嫩,味道鮮美,雖比飛龍稍差,卻也是上等佳肴。
具有暖胃健脾、補中益氣的功效,治療脾虛畏寒,乃至脫肛也皆有不錯療效。
後世,曾有人將沙半雞當做飛龍,這是不對的,兩者屬不同種,且飛龍比沙半雞稍大一圈。
李福強下夾子的同時,徐寧就在觀察山林中的跳貓子腳印。
跳貓子腳印很有特性,它四腳落於雪地清晰可見,兩隻前腳是上下錯開,後腳則是平行。
徐寧從李福強的布兜子裡取出套子,這套子有鐵絲套和繩套。
繩套主要用於下吊腳套,鐵絲套主要套頭、腰和後腿。
對於下套,徐寧可謂輕車熟路,腦袋裡就有專門套跳貓子的六種方法。
不過,他采用的是最簡單,且是最有效的環結活動套。
就是將鐵絲圍成圓圈,一頭使其固定在樹上,鐵絲圈距離地麵大約八九公分,放到跳貓子經常走的獸道上。
待李福強下好六個夾子,徐寧已經在這片山林裡綁好了十六個鐵絲套。
至於繩套,他根本沒用,繩套最好是下吊腳套和單門雙結套。
但吊腳套有個弊端,那就是必須得有個韌性好的細樹枝,否則獵物踩到吊腳套,由於樹韌性不好彈不起來,獵物就會掙脫開。
李福強瞅著徐寧剛下完的鐵絲套,驚呼道:“哎呀,兄弟!你這套子下的牛比啊,都下到跳貓子走的路上不說,還把腳印給清理了?”
徐寧笑說:“把腳印清理乾淨也不行,這群牲口聞著一點人味都會躲開,得過個夜讓咱們身上的味揮發揮發,估摸後天才能進套。”
“那行,咱就後天再來。”
王虎點頭:“二哥,這套子咋下的啊,你給我講講唄。”
“成,咱邊走邊說。”
隨即李福強撿起地上的布兜子,與兩人朝著那黑瞎子的躺屍地走去。
路上,徐寧給兩人講著如何識獸道、辨糞便、看腳印,又該如何以地形,下不同的套子夾子。
王虎聽得驚呼連連,直呼二哥本事大懂得多。
而李福強也不例外,他聽聞後,不免對自己以前下套子和夾子的方式產生了懷疑。
仔細想想也是,他以前那種沒有偽裝、不看腳印的粗糙下法,怪不得每回下二十多個套子夾子,才隻能捕到倆跳貓子,連山雞的毛都沒瞅見過。
此刻,已是接近中午。
徐寧三人剛走到距離黑瞎子躺屍地,不到四十米的位置。
便瞅見前方有兩人和四條狗,圍著雪地裡爬犁上的黑瞎子。
其中一人蹲在黑瞎子腹部翻了翻,緊接著就憤怒起身。
他抬腳跺兩下,麵目猙獰的憤恨大喊:“我膽呢!你們他媽打我熊,我熊膽呢?我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