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國崛起》銷量破百萬冊!(2 / 2)

“對,我就說李長河,您是?”

“這是咱們新華書店總店的趙主任,負責圖書銷售的。”

劉宏圖這時候給李長河介紹說道。

“您好,趙主任。”

“不用那麼客氣,快坐!”

趙主任笑著招呼李長河和劉宏圖坐下,然後又給倒了水。

“老趙,真的破百萬銷量了?”

劉宏圖這時候顧不上喝水,而是焦急的問道。

“沒錯,破了!”

趙主任點點頭,肯定的說道。

“這,怎麼會這麼快賣這麼多本?”

李長河有些不解。

《大國崛起》會火他是能猜到的,畢竟這本書在這個年代,算是比較超前的。

但是火成這樣,沒天理啊!

“這事也是巧合!”

“得從我們新華書店下麵的分店說起。”

“因為我們新華書店屬於是雙重管理體製,比如說各省的主要城市新華書店受我們管理,但是也受本省的宣傳部門管理。”

“但是下放到各地的書店,其實我們就管不太著了,基本上都是各省的總店管轄。”

“所以我們一般鋪貨,就鋪到各省的主要書店,然後下麵各地委和縣的新華書店,他們采購什麼作品,不受我們控製。”

“但是這一次,你們這本《大國崛起》因為前段時間報紙上論戰的原因,被稱之為‘開眼看世界第一書’,名頭一下打出來了。”

“然後各省的下級書店開始紛紛進貨,給這本書拓寬了銷售渠道。”

“除此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很多機關單位在批量采購。”

“據我所知,最開始是從咱們京城的很多涉外飯店開始的,他們批量采購這本書,給員工觀看,讓他們熟悉西方各國。”

“然後慢慢的就延伸到了政府機關,廠辦機關,高校機關等各大機關單位。”

“而且不止是京城,包括魔都,江浙,閩粵,魯省這些臨海的省份機關,都開始采購了。”

“很顯然在國家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他們要了解西方,你們這本書算是恰逢其時。”

“他們這種采購通常就是幾百上千本,光這些機關單位的采購量算下來,都給你們提供了幾十萬冊的銷量。”

“再加上之前的讀者群體和口碑宣傳,就在今天報上來的昨天的銷售總數,已經正式突破了百萬冊了。”

趙主任給李長河跟劉宏圖解釋說道。

聽到對方的解釋,李長河才明白了過來。

他說怎麼這麼快就突破了百萬冊,原來被很多機關單位列入了采購圖書裡麵。

不過真要是這些單位的機關乾部看了之後也挺好,起碼能長長見識,不用像以前一樣對西方迷之敬仰,然後在商業談判的過程中把自己擺在弱勢的位置。

“老劉,這次我喊你過來,還有個事,就是咱們繼續加印的事情。”

“我看這股風潮還會繼續發酵,就憑目前的銷量走勢來看,隻怕接下來想要求購的讀者還不會少。”

“你看看我們加印多少合適?”

雖然第二次加印的百萬冊還沒完成,還在往市場快速的鋪貨,但是趙主任不得不思考,第三次加印的事情了。

“這第三次加印我也說不好了。”

“沒必要加印太多了。”

李長河這時候開口說道。

“嗯?長河,為什麼這麼說?”

聽到李長河的話,劉宏圖和趙主任都有些詫異。

按照如今的銷售情況,感覺這本書還會繼續火爆才對啊。

“劉主編來的路上跟我說了,第一次你們首印五十萬冊,然後又加印了一百萬冊,這也就意味著,整個市麵上,即將有一百五十萬冊《大國崛起》了”

“而根據我國去年統計的城鎮人口數據,全國城鎮總人口在1.7億人左右。”

“這已經近乎達到了100比1的比例,也就是說,一百個人裡麵,有差不多有?1個人擁有《大國崛起》這本書。”

“雖然我們不可能完全用數據的比例去套用這本書的分布,但是毫無疑問,這個數量其實我感覺已經到了書本傳播的極限。”

“剩下的讀者,完全可以通過借閱傳播的方式了解這本書的內容。”

“即便是還有購買者,我認為也不太可能有巨大的風潮了。”

“接下來的銷量必然是細水長流,伴隨著國家教育體係的恢複,年輕知識分子的成長而慢慢銷售。”

圖書銷售這個東西,不可能說人手一本都買上,大部分人其實還是一本書借閱著看的。

連人民文學這種便宜的雜誌銷量都隻有一百多萬,李長河估計《大國崛起》銷量破百萬已經是市場的極限了。

後續即便是繼續出貨,也不會再有爆炸式的增長,畢竟說白了,國家的城鎮人口和有閱讀能力的人口數量擺在那裡。

農村人口這個年代會跑去閱讀這種書的不是沒有,但是數量是非常少的。

跟新華書店的距離,購買的費用,以及對書本消息認知的渠道,都是限製農村人購買的重要元素。

所以李長河其實不建議趙主任他們繼續大規模加印。

加印的數量多了,有很大的概率會堆積在倉庫成為庫存,然後隻能隨著閱讀市場的擴張而消化。

果不其然,聽到李長河的分析之後,趙主任跟劉宏圖若有所思。

他們之前,還真沒從這個角度去考慮過圖書的市場容量問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