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這真的是叛軍?(1 / 2)

但很可惜,此時此刻並不具備後世那般高機動性,高機械化信息化。

麵對如此密集的炮火轟炸,這一刻彼得羅夫少校以及麾下所有士兵的心理防線都崩潰了。

腦瓜子嗡嗡的!這到底是什麼敵人?怎麼有這麼猛烈的火力?

難道是遇到一個團的兵力在埋伏他們?

關鍵這一刻,連架起機槍大炮反擊都做不到,炮火太猛,唯一能做的就是趴在地上,祈禱炮火不要落在自己頭頂,子彈不要掃到自己身上。

伏擊戰一旦敵人配合,那絕對是殺傷敵人有生力量的大殺器。

其中就有抗戰時期的經典案例,長沙會戰,這是一次由許多次中小型戰役組成的大型戰爭,其中多次運用伏擊戰包圍戰,誘敵深入等等策略。

趙銘也知道這種手段,因為己方在暗,敵人在明,對方完全不清楚他們的底細才能如此成功。

如果以後麵對東洋人,人家在華夏大地,他娘的就跟回自己家似的,了解透徹僅次於一些本地老鄉。

可見其對國內的滲透有多嚴重,麵對東洋人,這種簡單的伏擊戰就完全不可取。

而像長沙會戰那種大型戰役,如果讓趙銘去指揮,腦子想破了也指揮不了。

那絕不是僅僅一人的指揮就能如臂使指的,長沙會戰打了數次,投入兵力每次都是數十萬人。

最後一次更是將近五十萬多人的兵力。

雙方就在這片瀟湘大地相互角逐,各種計謀不斷,伏擊戰雙方就來了無數次,各種包圍反包圍。

不僅參謀部要做大方向的把握,臨陣指揮的軍官也需要做出適應於當時情況的臨時變通。

所以此時看著眼前這般順利的戰場,趙銘不由深深感慨。

回去之後,再想複刻這麼順利的伏擊戰怕是難了。

也難怪許多時候與東洋人交鋒,真的沒辦法,隻能硬碰硬。

雖然東洋人是個學習東洋文化的拙劣模仿者,但他們對華夏文化是真的了解,為了這場戰爭人家謀劃了太多年了。

幾乎是舉國之力參與這次戰爭,各行各業的學者都為此付出了一份力,地質學家甚至親自帶著學生到華夏用腳丈量土地。

水文學家逐條河流逐條河流記錄河流在每個季節的變化,濕度,汛期等等,還觀察每個季節河流附近道路的鬆軟情況,為後續戰爭時期,部隊開赴不會受影響。

一些有特長的就各展所能,沒有什麼特長的,要麼是潛伏在進行各種文化蠱惑入侵。

總之趙銘想想都覺得真是難為這群東洋人了。

“投降!彆打了!我們投降!!!”

就在炮火稍微有些放緩的時候,遠處硝煙之中隱約傳來一道用俄語聲嘶力竭喊出來的聲音。

聽到這聲音,趙銘趕忙示意眾人暫時停火,同時用俄語大喊道,“武器丟出來,都走出來抱頭蹲下!”

沒一會遠處就陸續傳來武器丟棄在地的聲音,其實也沒多少武器,大多是一些長槍和手槍。

至於機槍大炮,他們都是用運輸車裝著的,剛剛炮火猛烈,他們甚至都沒辦法拿出來。

很快幾輛運兵車和皮卡後就走出不少人,同時還有從地上爬起來的。

趙銘仔細看了看,這群人遇襲避險能力還挺強的。

剛剛那麼猛烈地炮火機槍掃射下,竟然還有約莫三百人左右存活。

另有一些人躺在地上哀嚎,看樣子是被子彈打中或者被彈片射中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