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所以這是賺麻了?(1 / 2)

為什麼後世隨著居民可食用的肉食增加,人均身高開始突突的往上漲?

吃這一塊占了很大比例。

有人說洋人的基因天生就比國人身體基因要高。

實際上並不正確,細心的可以看看前朝後期的一些洋人國人合照的照片。

其實那時候的洋人普遍身形並不高,也就一米七幾左右,與那時候的國人也差不多。

甚至比一些魯省漢子,東三省漢子要矮不少,尤其是膠州島的德駐軍,他們與本地人的身高就存在差距。

之所以後世存在洋人普遍比國人高的原因,這主要是在二戰過後,國人經曆了長達數十年的貧瘠生活。

可能八零後以及八零後之前人,幾乎小時候記憶中的補品也就麥芽精。

雞鴨魚肉在小時候很少出現,尤其是七零後以及之前,八零後還算好點。

那些老一輩,可能也就逢年過節才能吃上一頓肉,平時自家生的一顆雞蛋都舍不得吃,要麼是用來送人情,要麼是拿去街上販賣。

試問這樣的情況,身體又怎麼能得到完整的發育?

但從九零後開始就陸續好了一些,九零後的北方人已經開始普遍變得很高了。

而南方人也陸續出現一些一米八的高個子,到了零零後那就更不得了,幾乎是逐漸增長的一個人均身高曲線。

當然也存在不少矮個子,大多在南方,但除卻實在是基因問題外,就是吃的問題。

零零後高的很高,矮的很矮,很矮的那一批,除卻基因,就是本身挑食導致的。

基本上挑食,不怎麼喜歡吃肉,胃口不好的小孩子,如若基因又不是特彆高大的,幾乎很難在成年後達到比較高的體型。

長身體的時候,基因隻是占一部分,很大一部分還是吃這一塊。能不能吃,吃的多不多,占很大比例。

而洋人呢?

人家二戰之後,那些發達國家普遍吃喝都不錯,就算戰爭之前他們一些普通家庭也經常能喝牛羊肉,偶爾吃上一頓肉。

而戰爭過後,發達國家普遍飲食依舊遠超國內。

直至現代,在人均肉類蛋白攝入量比較,國人依舊不如洋人。

饒是如此,新一代其實已經不太遜色洋人多少了。

如果單拎出吃肉比較多的北方人群,甚至還要比不少洋人國家平均身高高不少。

這也是趙銘格外看重飲食的一部分。

吃得好,吃得多,才能有力氣殺敵。

之後要是和東洋人發生白刃戰,要是因為氣力不足而丟了性命那就太冤枉了。

曾經就有一位老革命勇士在敘事錄曾說過,東洋人的刀很猛,兩人對砍,差點把他虎口繃斷。

他還是一名少林弟子學過一些拳腳,真不敢想象其他同伴麵對這種敵人是怎樣一副光景。

可東洋人的力氣真的大嗎?

隻是抗戰越往後,國內士兵幾乎就是饑一頓飽一頓罷了。

中央軍好點,但其他地方軍,每次開大餐就是繳獲對方敵軍軍用罐頭的時候。

回去的路上,張鍇還有些不敢置信,這樣一筆大買賣就這麼談成了。

更沒想到趙銘這想法真能實現。

“所以這樣一來,這就是三頭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