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李財惶恐進南京,(2 / 2)

情結大明 步槍子彈 4153 字 5個月前

大明的科考也是分為,童生試: 這是取得秀才(又叫生員)資格的入學考試。凡是參加考試的人,不論年齡大小,都稱「童生」、「儒童」 「文童」。每隔三年舉行兩次,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

鄉試: 每三年一次在京城和各省城舉行的考試,由皇帝派遣正、副主考官主持。參加的人是通過本省學政事先考試 (又叫科考)成績優良的秀才,多在八月舉行,所以又稱「秋試」、「秋闈」,也稱「大比」。被錄取的稱 為「舉人」,第一名叫「解元」。明代的唐伯虎中過南京的解元。鄉試都在子、午、卯、酉年舉行,共分三 場,叫「正科」;如果遇到國家慶典,加科稱「恩科」。

會試: 通過鄉試以後,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禮部,由禮部侍郎主持的考試,或由皇帝特派正、副總裁主考官主持。 辰、戌、醜、未年會試,為正科;也有恩科,叫會試因科。因為在春天考試,所以又稱「春試」、「春 闈」。考中的當「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殿試: 會試錄取的貢士,由皇帝親自在宮廷大殿策問的考試,叫殿試或廷試,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第一名是狀元,也叫殿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合稱三鼎甲。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一名稱傳臚,其它賜進士出身的錄取若乾人。三甲錄取的叫賜同進士出身。 五、朝考: 殿試錄取的新科進士,需要應一次殿廷考試,由皇帝派大臣閱卷,依照成績分彆派任翰林院庶吉士、各部主事、中書、知縣等官職。庶吉士又在翰林院特設的教習館研究,三年後舉行「散館」考試。優秀的,授翰林院編修、翰林院檢討;其餘的,分發到各部任主事,或到各省任知縣。

武科考試: 考試的進階步驟和文科的一樣,考試內容分內、外場;外場考騎馬射箭、走路射箭、立定射箭、拉弓、舞力槍拳劍、舉重等武術擊技;內場考默寫「武經」。各階段錄取的都冠上一個武字,如武秀才、武舉人、武狀元、武進士等。 一般官位,除非皇帝特封外,都由考試而來。也有的是納捐銀兩,不必考試而被特彆受封的,這種官通常是候補的,或是從品的官。古代有錢人、考不上科舉的,或者考到一半的秀才,捐個幾千兩銀,買個官來 做做,也可追贈三代到祖父母,可說是光宗耀祖的人生大事。 古人認為有錢財功名,就是要光耀祖宗。光耀祖宗的方法,不外修宗譜、家廟和畫官像,在每年重要的 節慶裡,接受親朋好友的誇讚和瞻拜。古代畫官像,必須有官品、官銜的才能畫,而且不能亂畫品級,否則要定罪的。 明代的官階: 文官分九品、四十二階,武官分六品、三十階,還有一些叫「不入流」,或稱「未入流」的官階,包括縣典史、府檢校、司吏目,訓導長官、儒學正教諭、國子典館及翰林院的「孔目」等。 另外,有進士資格的翰林院庶吉士(相當於七品官)貢士、舉人(又稱孝廉,相當於八品官)和秀才級的廩生、增生、附生、庠生、監生(京師國子監的學生)、貢生(京師貢院要推薦給朝廷的生員秀才),又在不入流之外,可說是培訓中的公務員。 在封建時代,有個一官半職,不論大小,都足以光宗耀祖。七品知縣,就有父母之稱;權傾一時的將相 公侯,那就更不得了了,所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讀書應考,可上公卿,因此封建社會常說「萬般皆 下品,唯有讀書高」。這種尊重知識分子的文明社會,產生了許多的禮俗、禮教生活文化,官像畫就是最典 型的代表。而依每個官家富豪文化藝術水平的不一樣,也產生了多采多姿的官像風格。

李財,也是我們的這部書的主人。以前一直不怎麼樣,但是就是一手的好字。瘦金體在李財寫的可以說不差於宋朝的趙佶。在徐州府可以說遠近聞名。就是運氣不好,老婆生了李萍就死掉了,李財一個人又當爹。又當媽。又要在外麵擺地攤給人家代寫書信,有的時候幫忙給人家寫寫狀子。日子倒也不錯。

但是徐州府的李財附近的鄰居說,自從李財的老婆去世之後,李財暈倒後,醒來好像聰明不少,就是話少,也不願和人多說話。就這樣三年時間多在徐州府裡給人代寫書信,狀子之類的事情,就是不同的事,每天都起來跑步,鍛煉身體,一開始鄰居認為李財神經出了問題,但也沒有多問,但是一路科考還算一路順利,考上秀才,這就帶著女兒來到應天府。

“阿爺,這就是應天府嗎?好大啊”。李萍帶著細牙的女童聲問道?

“萍萍,這就是大明的應天府,也是大明皇帝住的地方,也是阿爺來這裡參加科考的地方。”李財對著自己的女兒輕輕的說道:

“阿爺,我好餓呀?什麼時候吃飯。”李萍對著李財輕輕的說道。

其實這個時候的李財也是餓的要命。李財對吃的從來不虧待自己和自己的女兒,這三年一直都這樣,顯然李萍穿的不怎麼樣好。布衣淺藍色小衣裙,紮著一雙小辮子,肉呼呼的圓臉,長的特彆可愛,這肉嘟嘟的小姑娘,就像惹人疼的嬰兒,忍不住親親她粉紅的小臉蛋,拉一拉肉呼呼的小手!圓臉盤子上忽閃閃的兩隻大眼睛,清澈而純真;挺挺的小鼻子下麵可愛的小嘴巴.卻留了個乾淨利落的蘑菇頭,像是個小大人.。

李財帶著疼愛的眼光,帶著愛意看著自己的女兒。

畢竟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